笔趣阁

车臣小说>武则天和凯瑟琳 > 第 12 章(第3页)

第 12 章(第3页)

天幕又放上《新唐书》里的记载: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于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悌,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媚,今又尔邪!由于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下诏废后。”

看看这详细的描述与台词,欧阳修老先生,还有司马光老先生,您二位这是在写小说呢?!

。。。。。。

武周,洛阳。

原本一直都很淡定的武则天,此时脸上去显出了怒色:

“竖子尔敢!如此妖言惑众,若是在我武周朝,朕必定剥了他们的皮!”

太平有些担心的看向她,之前骆宾王的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沸沸扬扬的列数了所谓母亲的几大罪状,有些属实胡编乱造,但母亲都没有这么生气过。

武则天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深呼吸了几次,这才让自己变得继续平静下来。

“算了,这些人也无非就这么些伎俩。看,他们连后人都骗不过,也不过是骗骗那些山野村夫罢了。”

“史书,史书,后人来修前人史。。。。。。”她的嘴角往上扬了扬,“固然有忠于还原事实的史官,但这何其难啊!”

像是贞观时期修《隋书》,难道就没有夹带一点自己的想法进去吗?

只是看多少罢了。

而北宋被点名的欧阳修和司马光,欧阳修面带苦涩,司马光却勃然大怒。

“牝鸡司晨,鸠占鹊巢,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还妄图让我等为她粉饰不成?!”

“《旧唐书》上分明也写了史臣曰:‘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仙画怎就不提这句?!”

且每个史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对其中一两点有所发挥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另一边,欧阳修的态度却与他有些不同。

他翻开手中《新唐书》相关这一页,直接撕了下来,然后对身边人道:“人彘这一页,的确是我妄自揣测,参考了吕后的一些经历写成。”

“仙画说得对,修史还是不能加太多的个人喜好。”

而且仙画里的一些观点也让他极受触动。

他决定改日要把《新唐书》继续大修一遍。

民间。

老百姓们看得啧啧称奇,这种宫闱秘事谁不爱看呢?

“怎么觉得这些读书人也不怎么靠谱啊。”

“我和你说,之前我们村一个汉子和隔壁的寡妇说了几句话,但传到隔壁镇子就变成了他和那寡妇有染,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又传到了县里,就变成了那寡妇的丈夫是被他俩给合谋害死的,还好县令大人明察,给了两人清白,不然这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对对,闲话传来传去就是这样。太可恨了,若是遇到县令是个昏官,那怕不得那寡妇都要跳河才能自证清白。”

“嗐,原来这史官大老爷写史,也和村里头的婆娘讲闲话一样咧。”

。。。。。。

事实上,这件事过去一年多之后,王皇后才被废。

她被废的原因,《旧唐书》上写是因为王皇后行巫蛊之术,而《新唐书》上则写王皇后没干这事儿,是武则天陷害!

而且,在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人的下场里,这几本史书又出现了矛盾的地方

天幕上出现两本书中对于这件事的节选:

《旧唐书》:“永徽六年十月,废后及萧良娣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

《新唐书》:“初,帝念后,间行至囚所,见门禁锢严,进饮食窦中,恻然伤之,呼曰:“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辞曰:“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流泪呜咽。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

前者,属于正常描述,正常的政治失败的结果。

后者,简直是现在二流的虐文小说情节里,女主重生前的那一段剧情。

别误会,王皇后和萧淑妃才是会重生的女主,而武皇,自然是读者们恨不得让她赶紧灰飞烟灭的反派一号,善妒且毒辣的女魔头角色。

至于李治,则是软弱无能的炮灰男配。

要我说,还是文人的笔更可怕啊。

更好笑的是,欧阳修和司马光对于武则天执政的才能,他们是承认的。就是在他们心里,武则天还能算得上是一位女性政治家。

而一位有考量、识利弊的女性政治家却在刚被立后不久的关键时刻就干出了这等惨绝人寰的奇葩事去刺激这两位后妃身后的门阀势力?

这个时候明明应该以安抚为主啊,而不是小人得志般的愚蠢和狠毒。

他们难道不觉得,这样的形象是很割裂的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