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在宋晚宁耳边小声提示道:“这位是御史大夫邹崇礼,最是刚正不阿。”
她听后,暗自腹诽道:什么刚正不阿,怕不是食古不化。
不过面上倒未有什么变化,只是淡淡道:“邹大人,本宫如今不过是在陛下病重之际暂理朝政,待陛下康复,自会还政于陛下。本宫一心只为江山社稷,为百姓苍生,何错之有?”
邹崇礼冷笑一声,吹起两缕胡须:“自古以来,权力若是落在女人手里,必将天下大乱。史书记载前朝梁太后临朝,梁氏一族权倾朝野,致使朝纲混乱,此为前车之鉴。”
“敢问邹大人,史上那些亡国的帝王,难道都是女人吗?”宋晚宁不紧不慢地问道。
台下的小老头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时失语。
她继续反问:“不知大人如此抵触本宫参政,是因为觉得本宫能力不足,私心太重,还是单纯觉得本宫不是男人,所以不配坐在这里?”
“男女有别,这女子本就不该沾染朝堂之事,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邹崇礼咬牙反驳。
“是吗?可镇国公府的程将军便是以女子之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今年春闱西夏长公主还考了二甲十一名,多少男子都不及她们。”宋晚宁面色一凛,眼神扫过台下众人,“若是本宫于政策上有纰漏,各位大人尽可直言批判,但若只因为本宫是女子便不肯服从,休怪本宫以不敬之罪论处!”
“皇后娘娘圣明!”
大殿内,有一个人先带了头,然后陆陆续续其他人也跟着跪了下去,以示忠心。
宋晚宁站起身,抬手轻拭眼角,语气颇为哀恸:“本宫知道,你们不愿后宫女子沾染政事,是怕外戚专权。可本宫娘家早已无一人,此生所系唯有陛下,本宫比你们谁都希望陛下能好起来,卸去肩头这责任。所以,还请诸位爱卿暂时放下成见,辅佐本宫共同将朝局稳下,诸位意下如何?”
这一番话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几位年轻官员执笏出列,俯身拜下:“臣等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她遥遥看着,依稀认出他们都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均是寒门出身。
耳畔忽然响起谢临渊说过的话:“那些寒门学子会对你感恩戴德。”
原来,顶着士族压力也要在登基初期改革科考,也是为了她。
刚才说话时没流的眼泪,此刻悄悄湿了眼眶。
“好了,都起来。”宋晚宁坐回凤座,沉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五月的榴花还未谢尽,六月的荷香已漫过宫墙。
又是一个月过去。
宋晚宁抬头望向窗外的阳光,恍惚间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独自在乾清宫处理政务。
谢临渊还是静静躺在长春宫,那些顽固的老臣也还是时不时找她麻烦,好在支持她的臣子越来越多,比起一开始要省心不少。
她揉了揉酸胀的双眼,继续提笔,可不知怎的,忽觉眼前金花乱窜。
手也不受控制地一抖,朱笔在奏折上拉出歪斜的红痕。
“娘娘,喝碗参汤吧。”梨蕊端着托盘走进来,带了哭腔,“您午膳用的半碗粥都呕了,这样下去身子会熬坏的。。。。。。”
最近这几天,或许是天气太热,又或许是常日辛劳,宋晚宁胃口格外差,根本吃不下任何荤腥,时不时还会呕吐。
两个贴身侍女劝她歇一歇,传太医来瞧瞧,她也不过是一笑了之,继续看折子,见大臣。
宋晚宁自己知道,处理这些繁琐的政事于她而言是有些吃力的,因此必须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