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皇权与相权 > 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第3页)

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第3页)

然而过了好久,元帝因见不到萧望之,就在朝上问起萧望之人呢?这才知萧望之已入狱。元帝也要面子的,无法责备,只是催着人去放萧望之出狱并复职。石显对元帝说:“您才即位就关了自己的老师,大家总认为是有充分理由的,要是无缘无故放了,等于承认皇帝错了,会影响您的威望。”

元帝听了觉得有理,就下诏释放萧望之,但革职为民。可是过了几个月,元帝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又下了诏令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并准备让他当丞相。想不到此时萧望之在朝内当散骑中郎的儿子萧汲认为皇上既然又重用父亲,就要为父亲打抱不平,于是就上书为父亲入狱之事鸣冤。此时鸣冤这不是摆明偏要打元帝的脸?元帝恼羞成怒。石显本来就擅长揣测圣意,就趁机对元帝说:“萧望之当将军时,就排挤皇上亲近的大臣,仗着是皇上的老师,想独揽大权,那时就该治他的罪。现在皇上封侯赐官,他不仅不感恩,反而心怀不满,纵子上书,实在太不应该了。不送他到监狱清醒一下,将来朝廷怎么能用他呢?”

元帝觉得萧望之年岁大了,怕他不堪受辱自杀。

石显却道:“上次入狱他都没有自杀,这回只是犯了言语之罪,他更不会自杀了。”于是元帝又经不住蛊惑,下令批准逮捕萧望之。得到皇帝的同意,石显立即派人包围了萧家,萧望之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说:“我做过将军,现已快七十岁了。以我的资历和年龄还要受辱入狱,再活在世上也太卑下了。”

意思就是老子还是要面子的人,皇帝你一言不合就让一个宦官来逮捕我入狱,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生活了?反正老子也一把年纪了,就死给你看!于是就服毒自杀了。

因萧望之是天下名儒,石显害死萧望之后,担心天下的读书人诽谤自己,便把当时的儒学名家谏大夫贡禹推荐给元帝,使贡禹位至九卿,后任御史大夫。而且石显对贡禹十分尊重,礼数周到。于是舆论又倒向了石显,认为石显如此尊崇贡禹,又如何会害萧望之呢?

石显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欺骗舆论和皇帝。

萧望之的死,似乎给朝中大臣下了一道紧箍咒。从此以后,朝中公卿皆更加畏惧石显,都不敢冒犯他。石显自知是宦官出身,还是有点自卑。在此之前,他不怎么与其他朋党结交,现在他已经得势,知道站在权力之巅,需要维护的是一个权力共同体,光杆司令迟早被乱箭射死。所以他一改往日不与人结党营私的做法,开始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鹿充宗等结为死党。但凡是依附于他们的人,皆可获得高位;而凡稍有轻慢之处者,皆遭受诬陷打击。

石显还算有自知之明,自知积怨甚多,恐皇帝一旦重用别人将会排挤自己,遂略施小计,以获取皇帝更大的信任。他以宫中安全为由,奏请元帝凡夜深宫门关闭后,必须有诏才能开门。

有一次,石显故意在深夜入宫,自称有诏开门而入。果然有人上书元帝,反映石显矫诏开门而入。元帝笑着拿出奏章给石显看,石显装出十分伤感的样子,矫情地对元帝说:“唉!陛下过分信任小臣,使得一些人嫉妒小臣,像这样以一些小事中伤臣的情况,并非仅此一例。陛下是明主,自然能够辨别是非,但臣身微贱,恐难当天下之怨,那么请陛下解除臣的职务,让臣到后宫承担洒扫之役,也许能使臣得以全活。”元帝听后,感动流涕,向石显再三抚慰,并厚加封赐,从而对石显更加宠信了。

元帝死后,成帝即位。成帝与元帝不同,更重视外戚群体,表面上迁石显为长信中太仆,食禄中二千石。石显看似升了官,其实是被罢去了权柄。成帝登基数月后,丞相、御史就上奏了石显种种不法之事,石显与家属一同被放归故乡,行至中途,忧愤不食,发病而死。石显的同党皆被免官,依附他而升官的人统统被罢废或降职。

但以石显为代表的宦官群体已经崛起,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蔓延开来。

不过整个西汉王朝宦官的发展属于在夹缝中生长,并未掀起波澜,真正结束整个西汉王朝的是以王莽为代表的外戚群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了刘秀推翻王莽新朝而建立的东汉,在东汉开始的几个皇帝,光武、明帝、章帝对于皇权的掌握非常强势,同时鉴于前朝灭亡原因,始终对外戚和宦官抱着谨慎的态度,致使这两股势力未能在国家发展中兴风作浪。

和帝统治时代,成了东汉国运兴衰的转折点。和帝在位期间,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和外戚势力互相角逐政权,终于在桓灵时代取得了胜利。东汉的宦官发展形势较为复杂,除了这个群体和外部斗争之外,群体内部因为逐渐发展壮大也走向了分化。

◇顾此失彼——东汉宦官势力抬头

这里讲述一下东汉宦官发展的起点——郑众、蔡伦为首的宦官发展。

郑众字季产,南阳犨人也。为人谨敏有心几。永平中,初给事太子家。肃宗即位,拜小黄门,迁中常侍。和帝初,加位钩盾令。

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后汉书·宦者列传》

关于郑众的记载,一开始就将他的品行作为开篇指引,说此人谨慎机敏有心计。永平年间,他开始在太子家做事,等到肃宗即位,授他为小黄门,升中常侍。到和帝初年,终于混到了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

这时,窦太后秉政,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等人窃取威权,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没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郑众一心向着王室,不巴结豪党。他懂得站位,即便这些外戚看似为所欲为,但是只要皇帝一出手,他们必死无疑。他是铁了心誓死效忠于皇帝,所以皇帝非常亲信他。窦氏在朝中为所欲为,任意诛戮和欺负大臣,就连皇室宗亲也不放在眼里。

外戚权势的飞速膨胀,不仅使皇权旁落,同时还严重地威胁着皇室的安危。作为皇室宗族权益的代表者——皇帝,也不甘心任人摆布,他想夺回失去的权力,但朝中内外各个重要部门都被外威把持着,他欲动不能,就只好依靠每日侍从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力。

在这种形势下,宦官郑众果断成了这一把枪,被无情地推到了宦官与外戚斗争的旋涡之中。

为了夺回大权,有一次和帝将郑众召到身边,屏退左右侍从,悄悄地对着郑众的耳朵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众听后,立马举双手双脚赞同说:“陛下圣明,窦氏一门,恶贯满盈,早该诛灭,只是窦氏党羽枝蔓,而窦宪现在又拥兵在外,处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以我之见,陛下宜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这样便可万无一失。”

和帝听后,连声称“妙”,并依郑众之言,召窦宪回京,并巧用郑众妙招消灭了窦氏外戚势力。举国同庆之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元帝策勋班赏此次有功人员,因郑众立功最大,特封他为大长秋,职掌皇帝诏书封诰之事,后又加封为鄛乡侯。

这是宦官从未有过的荣耀,从此宦官由皇帝的家奴演变为一种政治力量,开始直接参与政事。

等到和帝去世,邓太后为了将国家实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废掉和帝长子,改立只有百天大的婴儿殇帝继位,汉家天下开始由邓太后执掌。面对这些个围绕在皇位身边的狠势力,邓太后很懂周旋之计,一方面巧妙利用邓氏外戚势力,另一方面也对郑众等一批宦官加封食邑。

她企图利用这种办法来调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

郑众自始至终都非常明白谁才是国家一把手,于是便开始依附于皇权的实际掌控者邓太后。一个宦官在汉室中坐而参政,不可一世,东汉宦官弄政自此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郑众除了受到皇权的庇荫,还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处——宦官养子世袭爵位!因此郑众去世,他的养子郑闳承袭爵位,郑闳死后,儿子郑安承继,这种现象是郑众开的先例。

当时除了郑众受宠干政,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及的被窦太后宠信的宦官大臣,那就是蔡伦。我们今天一谈及蔡伦,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造纸术的改进及影响。而蔡伦能够拥有大批资源及支持优势,又不得不探究他身后的权力来源。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

——《后汉书·宦者列传》

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章帝建初年间,官为小黄门。章帝时期,正宫窦太后无子,自己无子就算了,为了不使自己手中权力流失,她开始搞事,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蔡伦,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想方设法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接着窦太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刘肇在她一手操纵下被立为太子。

章帝于公元88年驾崩,此时10岁的刘肇登基,这就是汉和帝。秉承汉朝百年的恶习,皇帝年幼,后宫掌权,权力仍旧在窦太后手中。蔡伦因投其所好,“护权”有功,被窦太后破格提拔为中常侍,服侍在幼帝左右,开始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中二千石,地位如同九卿。

等到窦太后死后,和帝开始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调转山头,转而投靠邓皇后。这个邓绥喜欢舞文弄墨,本来早就升为中常侍的蔡伦为投其所好,博得邓绥的欢心,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参政的大臣突然开始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你说可笑不可笑。

其实正是有了这比大象腿还粗的大腿抱着,蔡伦才有经济和资源优势大张旗鼓地搞他那些发明——造纸术。从这一点我们还能够在这些枯木逢春、节节高升的宦官中找到一丝慰藉。毕竟权势的所获并不是永恒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风水轮流转的事,说不定哪天就卷土重来了。

要把东汉的皇帝进行对比,比获胜的不是政绩而是比谁死得快!和帝死后,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两年又死了,无奈邓后只得立十三岁的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即汉安帝。这个刘祜是谁呢?说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是清河王刘庆之子(被蔡伦协助被贬那个)。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还在大树底下乘凉,继续受到重用,这段时期内还被封为“龙亭侯”,进入贵族行列。

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地位之高,受到满朝文武的追捧。

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开始亲政。蔡伦这下惨了,因为当初受窦太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

到了今天,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只得选择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四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攀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

此时宦官的发展及受重视程度与往时不可同日而语。蔡伦和郑众一样,通过依附在后宫身边,借着皇权的实际掌控者发家崛起。长乐是两汉皇太后的宫名,后来就成为皇太后系统官称的前置定语。长乐太仆是所谓“太后三卿”之一,担任这个职务的,既有宦官,也有非宦官的其他知名人士,其地位甚至要高于朝廷九卿之一的太仆,由此可见太后邓绥对蔡伦的亲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