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我这一生 如屡薄冰 > 第401章 大魄力(第2页)

第401章 大魄力(第2页)

漫长的沉默间,在刘荣略显凝重、栗太后满是担忧的目光注视下,窦老太后终是深吸一口气;

虽双目几近彻底失命,但即便是那昏暗无光、涣散无焦的双眸,也好似恨不能把刘荣的灵魂看穿、看透。

待刘荣欲言又止的抬起头,便见老太后轻轻捶打着双腿,嘴上不忘继续说道:“太祖高皇帝放浪一生,终得以在四十七岁的年纪做了汉王,五十二岁立汉国祚。”

“孝惠皇帝为储八载,又未冠而即立,又做了五年的“诺诺”天子。”

“太宗孝文皇帝,五岁封王,六岁丧父就藩,在代国吃了足足十五年的苦,方,侥幸得立,为汉县官。”

“便是先孝景皇帝,也是自八岁获得敕封,而后做了足足二十三年的太子储君;”

“终得一朝位即九五,不过六岁,便宫车晏驾……”

每说出一句,窦来太后的语调便会沉重一份。

到最后,说到自己的皇帝儿子时,老太后那双浑浊无光的双眸,也随即涌上层层水雾。

不知过了多久,老太后才颤着音吸一口气,望向刘荣的目光,却也彻底归于死一般的平静。

“皇帝,太顺了。”

“获立为储,太子监国,即立掌权,与战匈奴……”

“——皇帝走的太顺,以至于都忘记了失败的滋味;”

“忘记了失败,对皇帝而言意味着什么,又需要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说到此处,窦老太后明显想要列举几个鲜明案例。

但最终,考虑到那几个案例都太过血腥,老太后只得作罢。

却也随即将话锋一转:“凡帝王者,多有相忍为国,而念头不得通达。”

“为祖宗基业,为宗庙、社稷,皇帝所遭受的委屈,向来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

“但这些委屈,恰恰又能证明皇帝的担当。”

“愿意为宗庙、社稷受委屈,才是一个帝王真正应该学会的事。”

“乃至于这种委屈受得越多,这个皇帝,才越成功……”

嘴上说着,老太后手上也终于有了动作——拉过栗太后的手,示意其为自己捶捶腿;

待栗太后愣了好一会儿,才如梦方醒般忙活起来,老太后才继续开口道:“世人皆说,太祖高皇帝自幼纨绔,一生碌碌无为,终得以开国家、建社稷,不过是气运使然,侥幸得成。”

“却鲜有人知:太祖皇帝之英明神武,纵稍有逊色于项籍,亦不逞多让。”

“——非太祖皇帝不够英明神武,德配坐拥天下;”

“而是我汉家,需要一个碌碌无为、一无是处的太祖高皇帝,仅仅只是得天庇佑,赐予君权,以治天下也……”

听闻此言,饶是心情不太美丽,刘荣却也还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太祖高皇帝刘邦,究竟是走了狗屎运,还是真的有做皇帝、开国家的能力,在后世或许是众说纷纭。

但在如今汉室,至少在太后、天子这一级别,有一个共识就是:无论事实如何,太祖刘邦,都必须被塑造成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流氓形象。

为什么?

因为“英明神武”这个评价,是可以出现在很多人身上的。

比如项羽;

比如韩信;

乃至于彭越、英布,以及每一个自认为“武艺高强”“胸怀韬略”的天下人。

换而言之,如果刘邦做皇帝凭的是英明神武,那这天底下,有资格成为第二个刘邦的人,不说如过江之鲫,也起码是遍地都是。

唯独君权神授!

唯独“狗屎运”,尤其是落在一个无能之人身上的狗屎运,才能让太祖刘邦,具备不可复制性。

所以,太祖刘邦必须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连饭都吃不饱,最终却得意开国立祚的气运之子。

至于项羽、韩信之流,则只能成为气运之子的陪衬。

——你看看你看看!

——强如项羽、韩信,也终究敌不过受天道庇护的气运之子!

——更何况是必定不如项羽、韩信的我们?

于是,自有汉以来,汉家的政治宣传工作,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反常,乃至堪称抽象的景象。

所有人都在黑刘邦!

包括汉室官方,乃至于天子本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为刘邦打造“百无一用,唯独狗运逆天”的奇葩形象。

反倒是项羽、韩信在内的一众反派,在官方引导下,被舆论捧得越来越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