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谢相智印象脉法 > 143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页)

143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页)

元凤三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正月里,长安地动,民心惶惶,皇帝亲往高庙,祭拜天地,以安民心。至三月,淮南时疫,蔓延千里,数万百姓,死于灾中。

谢漪为丞相,辅佐君王,忙碌不止,接连数日,未得好眠。

二月仲春,夜深人静。

相府中轴线上,有一条灯笼组成的人龙迅而不失肃静地前行。

谢漪身着官袍行于其中,前面二人提灯开道,后头是十余名侍从,几人手上皆捧着竹简,是她今夜必得处置的急务。

到书房前,先头二人先入,点了灯,漆黑一室,骤然灯火通明。众人鱼贯而入,将竹简轻手轻脚地摆放在长案上。

而后有序退出,只余下二人,一人侍立长案右侧,一人立于门旁,听候丞相吩咐。

谢漪坐到长案之后。案上竹简堆得老高,今夜想来又是无眠。然而丞相却未立即埋案牍,而是静坐着,望着窗边虚无的一处,出了会儿神。

又过了片刻,谢漪抬手一挥。两名侍从见了,弯身一礼,无声地退了出去。

室内便只剩了谢漪一人。

她自袖中取出了一卷叠得整整齐齐的白绢,唇边有了些笑容。笑容柔和,晕开她紧锁的眉心,使她眉眼,别有一番温和之意。

摊开白绢,上头工整写道“君侯台鉴,皇孙近日进学勤勉,常有惊人之语,学有余力,还曾习乐,心境淡泊,颇具主见,仆以为,深具卫太子之遗风,故不忍见皇孙碌碌一生,无所功业。特来请示君侯,皇孙已十四之龄,庙堂之事,可学否”

短短数行,谢漪看得渐渐敛了笑意。

她对着白绢,深思良久,却难下决断,又起身在室中来回走动,细细思虑其中种种,这是事关刘藻一生的大事。谢漪早有规划,可到了这时,她却又迟疑起来,想着原先规划,可有缺漏不足,又想萌萌颇具主见,她会否也有自己的安排。

可惜,她身处相位,无数双眼睛盯着,无法与皇孙相见,若能亲口问一问她,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便好了。

烛光闪烁,谢漪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最终,她回到长案前,落笔,却是一句“皇孙体态安否”

写完这一句,谢漪方知,她最记挂的,还是皇孙的身子,她的母亲怀她时,担惊受怕,以致动了胎气,使得皇孙生来孱弱,这几年虽养得好一些了,可谢漪还是记挂。

她搁下笔,行至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轻轻地叹了口气。

多事之秋,她多日未得好眠,身子已觉疲惫。她心中装着天下,装着万民,装着蒙冤的卫皇后与卫太子,还装着在她远远的注视下,从一襁褓中的婴孩长成了少年的小皇孙,桩桩件件,都是沉甸甸的,可她的心却不觉得怎么累。

想到萌萌,她便觉诸事皆是值得的。她能平平安安的,便很好。

朝廷救灾及时,淮南时疫境况稳住了。谢漪终于也能喘口气。

三月上巳,渭阴侯相邀,出城踏春。谢漪的相位当得不算稳,朝中大将军孙次卿,皇后之父梁集各踞阵营,她虽有皇帝扶持,究竟根基尚弱,稍显势弱。

渭阴侯相邀,是有结好之意,谢漪自不能辞。

她换上便服,登辎车,跪坐车上,前往城外。

途经一小巷,她余光看到一户人家的家门外站了一少年。

谢漪的手一下子揪紧了衣袖,转头看过去。

那人清瘦,脊背挺直,面容秀美,立于家门前,稍低着头,望着石阶,仿佛是在出神,但细看又像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她看起来,有些沉默。

谢漪望着她,辎车疾驶而过,很快便驶过了门前。谢漪忍不住回过神去看。

家门开了,走出了一名老妪,少年露出了笑容,上前搀扶,她像是说了什么,老妪笑着摇头,满面慈爱。

二人渐渐远了,化成了小小的两点,看不到了。

谢漪恍惚地回过头,重新端正坐好。

确实有了许多变化,可怎么还是这样瘦,不曾好生进食么

个子倒是高了,当年抱在她怀中时,可是一个软软的小婴儿。

性子似乎沉闷了些,不大爱笑的样子。心思也有些重,多思多虑,可非养生之道。

谢漪一路想着,有些怅然,有些欢喜,还有些担忧,五味杂陈。

相府的辎车畅通无阻,一路出了城门,眼前豁然开阔,春日景绿而幽深,天空广阔,暖阳和煦。谢漪忽而低轻笑,笑意温柔。

真好,萌萌长大了。

接下来数日,谢漪前所未有地振作起来,欲为皇孙谋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武帝之孙,卫太子之女,怎可碌碌一生,何况,她心中最想的,还是为卫皇后与卫太子洗刷冤屈,此事,将来多半还是要落在刘藻的肩上。

岁月流转,转眼间一十四载,到如今,皇孙长成,她也算看到曙光了。

谢漪埋政事,一点点地着手收拢大权。

然而世事多变,谁也不知明日会生什么。

而命运在不断地捉弄她,捉弄萌萌。

四月,皇孙重病。谢漪大急,暗暗为皇孙延医,然而皇孙病情日益严重,丝毫无治愈之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