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沈秀兰念了紧箍咒之后,张明德就不再出去玩了。
也许是好兴致被沈秀兰口中的那一堆现实问题破坏了,也许是觉得跟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都在受苦受累,自己却出去玩,良心有愧。
第二天我建议父亲去另外一个地方,他说:“不去了,今天我想休息了。”
中午我没在食堂吃饭,回到家,现张明德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脑前面下象棋。厨房里什么都是现成的,但他却完全没做饭。我说你咋不把米饭蒸上呢?
我下午还有课,中午的时间很短,不免有点着急。我们老家的男人都没有下厨做饭的习惯,张明德更是。那是因为他们原本要在地里干其他更重的体力活,而且老家的土灶用起来麻烦,女的更细心,就承担了做饭的任务。
可是我现在这个房子里的厨具都是非常方便的,菜也是齐备的,火打开很快就可以做熟。为什么就一直坐着,不动一下手呢?怎么就不分个轻重缓急呢?
罗琴的父亲也是我们那边的人,他每次来看女儿,走时还要包很多饺子作为罗琴忙时的储备粮呢。
我一边赶紧做饭,一边顺嘴抱怨了这么几句。
晚上沈秀兰又打电话来,问孩子好了没有?女儿听到了,在旁边大声说:“外婆,我好了。”
沈秀兰跟孩子说了几句,之后又问张明德:“你今天又在干什么呀?”
张明德说:“今天嘛,我把春妮送到幼儿园,白天就在家休息嘛。”
沈秀兰说:“你可消停呀!”忽然,她开始哽咽起来,哭着说道:“家里院子里一堆活,我一个人累死累活的,你倒活得消停,待在你姑娘那里天天玩,天天休息。有本事就让你姑娘把你养上,别回来了!”
说到最后,竟变成了一种哭诉。
我听了感觉很不舒服。沈秀兰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自己活得紧张兮兮从不放松,也从不让家里其他人放松,除了她儿子。好像大家跟着她一起吃苦受累,她才觉得是正常的生活。
2o15年年底,沈秀兰58岁了。她还会为家里的家务活堆在她一个人身上而觉得心里不平衡,掉眼泪。即便只是短短几天,都受不了。
她说的那些活儿我十几岁就在干了,他们成天在地里,我不就是一个人干的嘛。不知道她哭哭啼啼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当年十几岁的我。
就说当下,就算孩子好了,那不也得观察一两天嘛。再者就说孩子正常不生病的时候,我一个人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又慌慌张张赶回去自己上班,有时候一点小意外就要迟到,迟到就要被扣钱,还要挨批评,多大的压力!这些事她会想到吗?
不会的。她的眼里心里只有她眼前的那点事情。
父亲张明德第二天就启程回去了。他对他老婆沈秀兰的这种服从精神真是让我既佩服又无奈。
谁能想到我母亲沈秀兰,在我为孩子为工作乱成一锅粥的这个时候,让我老父亲在我这里连一个星期都待不了。她居然哭了一场。
人活着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面子吗?是别人怎么看吗?是自己活得舒服吗?还是对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的哲学问题偶尔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但很快又会被现实的问题压下去。
我没有任何时间和精力想太多,没有任何时间和精力矫情。因为父亲张明德走后的第三天,女儿又开始烧了,还伴随着咳嗽。
夜里,她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下午吃的饭全吐了出来。整个人憋着一股劲儿,小脸通红,然后开始哭。我清理完脏污,用脸贴在她额头上,很烫!
赶紧拿来温度计一量,4o度!
我有点慌了,把她从热被窝里挪出来,拧了一个冷毛巾敷了一小会儿,然后贴上退热贴,开始物理降温。等稍微好一点时,又喝了退烧药。就这么在旁边观察着孩子,边迷迷糊糊的打盹。
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被一阵剧烈的震动惊醒,我睁眼一看女儿开始抽搐了!我赶紧将她抱起,但她全身僵硬如棍,眼睛向上翻着,身体仍然不停地抖动着。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我吓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那么抱着她,呼喊着:“妮儿,妮儿,妈妈抱着你呢,妮儿醒醒,你可不要吓唬妈妈呀!”
我将脸紧紧地贴在女儿的小脸上,企图将我的能量传递给她,好让她平静下来。
过了一两分钟,女儿终于不再抖动了。整个身体也恢复了柔软。然后睁开了眼睛,看到我“哇”地一声就哭起来。我抱着她,让她的头埋在我的肩上,在屋子里来来回回的轻轻走动着,转悠着,嘴里不停地安慰着:“宝贝,宝贝,妈妈在呢,妈妈抱着娃娃呢,娃娃不要怕,娃娃很快就好了。。。。。。”
我在想要不要去医院?我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三点多了。这个时候没办法打车呀。赵雪梅这段日子恰好回了她外地的婆婆家。我找不到车,也找不到人帮忙。
说实话,这个时间点,我连走出自己家门的勇气都没有。何况我还带着个孩子。
看孩子平静下来了,我就侥幸地想,明天一早就去医院吧。
后来女儿又睡着了,我给女儿换了一片退热贴,又用冷毛巾擦了手脚,将她放在床上,然后合衣躺在她身边。我也很快就睡着了。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我赶紧给领导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请了假,然后就带着孩子去了医院。
医生听了我描述的情况后,严肃地瞪着我说:“昨天夜里为什么不来医院?”
我把没人没车这个实际情况跟医生讲了,他没再说什么,给孩子诊断一番,验了血,然后开始输液,并让我们住院观察。
医院里儿童病区人满为患,临时增加的病床都安排到走廊里来了,走廊里一整排病床上都是儿童。
旁边陪同的大人愁眉苦脸,儿童个个没心没肺。女儿输了液后好像又恢复了元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主动跟两边的“邻居”搭话,交流彼此的生病、烧、输液体验,最后她说:“生病真棒,都不用去幼儿园啦!”
一旁的几个大人交流了个无奈的眼神,露出一丝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