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有一天刘备兵马到达,再一次做困兽之斗,殊死一搏。
而身在中间的江陵郡,却城防空虚,人马单薄,面对刘备的大军,恐怕更是不堪一击!
“你速速将这两封书信,发往南郡,交给水镜山庄的司马徽和黄承彦的府上!”
蔡瑁哆哆嗦嗦的将书信写完,打发斥候迅速送走。
此刻的他,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丧失几个十几个城池,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丝毫不惊了。
他至死也要搞清楚,这个把自己从巅峰打到抱头鼠窜,朝不保夕的诸葛军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难道真的是那个被自己冠以诸葛二庸,逼迫的离开襄阳,隐遁不出的诸葛明?
绝无可能!
然则那封奇怪的书信,又确实只有诸葛明,才会写的出!
……
水镜山庄上,犹如小江南。
虽然是二月时节,但百花斗艳,群芳争妒。
司马徽端坐在小亭子的石凳上,手里执着书册,另一只手则握着茶碗,细细的品着自己假山上新下的香茶。
刘备取荆州,氏族哗变,波谲云诡,荆州的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
可作为荆州高士的司马徽,却稳坐钓鱼台,丝毫不为所动!
不管是最初的刘表掌管荆州,还是四大氏族掌权,又或者刘备统领荆州,他自忖都能泰然应付,不受损伤。
因为他从来都是只点拨,只分析。却从来不出谋划策,不拍板定夺!
看似滔滔不绝,实则从来不给人拿主意。别人要如何,与他也毫无关系!
这正是他的谋事之学,立身之策!
“报庄主!桂阳蔡瑁将军的书信到了!”
家丁匆匆而入,将蔡瑁的书信呈报在面前。
司马徽放下书本,轻轻的拆开来信。
“诸葛庸?!”
司马徽扶在石桌上的手一哆嗦,将身边的茶碗碰翻,茶水立刻倾倒在桌上,顺着桌沿如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
司马徽微微定了定神,眉头紧皱。
“诸葛庸?那个被称为诸葛二庸的诸葛明吗?”
();() 司马徽惊惧之后,缓缓的起身,站在亭子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难道辅佐刘备的,真的是那个诸葛明?”
“又断无可能!”
“以刘备谋定荆州的战策方略来看,谋划之人,才比天地,纵然是诸葛孔明,也有所不及!”
司马徽陷入沉思。
“若非诸葛明,又会是谁?”
“荆州百姓,多有传言,刘备三顾茅庐,得了诸葛军师,从新野腾飞,席卷荆襄!”
“这个三杰,各有归属,虽然诸葛孔明暂时并未出山,可黄承彦早有声明,刘备驾前的,绝非孔明!”
“但诸葛一家,除却诸葛三杰,只有诸葛二庸!不是诸葛均,便是诸葛明!”
“昔日蔡瑁执掌襄阳之时,曾火烧诸葛明的襄阳学堂,令其弟子遭受火焚。张允令兵突袭西山,也将诸葛明带领的五百农人,尽数斩杀。此不共戴天之仇也!”
司马徽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报仇雪恨,十步斩人!
若真是诸葛明,似乎更在情理之中!
难道诸葛明,真的有如此才华?
司马徽百思不解,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只觉如梦如幻,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