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过后可以看到原来表层看不到的细微之处。
黄泥纯度不错,揉的不错,碗胚也捏的不错,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没有气孔,想来烧制后成功率应该不差。
两天后另外两个碗胚彻底阴干,同样修一下,使其更加平整光滑,各处厚度一致。
次日一早,把四个碗胚和一个杯子胚放在篝火边,扣着叠起来,胚之间每个接触处都夹一片薄竹片。
然后堆柴,柴用彻底干燥的硬木,把每个地方都塞满,留一丝缝隙进空气,堆一大堆柴。
篝火不再添柴,引燃烧陶的柴堆。
柴堆烧起来后,不断添柴保持大火燃烧,山洞里被烤的暖烘烘地。
火堆中间温度估计有五六七百度,能初步烧结。
一个烧火的老人道:“云,不玩,不烧泥巴,火小点。”
意思是别玩了,烧泥巴干嘛,没用。
火烧小一点,不要浪费木柴,保持火不灭就行了。
三个老人轮流烧火,维持火种不灭,也负责管理木柴数量。
别冬天还没过去,木柴烧完了,还得费力带回来。
罗云摇摇头道:“我要烧新东西,你们别管,木柴不会浪费,还要烧一天。”
烧火的老人急了,连忙问道:“大火烧一天?太费木了,木不多,不费!”
罗云道:“我做新东西,和抄网背篓一样,好东西,不费木柴。”
老人急忙道:“不大火烧,领骂!”
“没事,领醒了我给她说,不会骂的。”
好一阵劝,老人才忧心忡忡地离远点烤火,不再阻止,让罗云掌管篝火。
火太大,离的近了热。
领醒了后果然问了,差点把老人骂一顿,罗云解释一通,领才随他怎么烧。
做新东西嘛,我们不懂,看不明白,很难理解,还是等烧出来后再说。
烤早饭晚饭时,族人们扒拉出来一些碳火,对大火堆没啥影响。
从早上天亮一直烧到晚上天黑,罗云才停止加柴,让火堆慢慢熄灭。
扒拉过来一些碳火,把篝火引燃,交给老人正常照看。
次日早上醒来,火堆已经熄灭凉了,烧出来一大团草木灰。
把草木灰扒开,看到第一个和第二个陶碗碎了,一个碎成两瓣,一个碎成四瓣。
两个陶碗一个杯子完好,没有一点裂缝。
耳朵和把手很坚固,没有烧裂,更没有掉下来,很牢固,看来这种办法有用。
浑身黑不溜秋地,黑色还不怎么均匀,很难看,没有釉层。
敲几下,没有破碎,内部应力不大,声音比较清脆。
一半多成功率,罗云很高兴,小心仔细捏胚阴干修胚好几天,没白费功夫啊。
两个陶碗碎归碎,照样烧结了,很硬很硬。
接触点的竹片没了,黑色颜色更黑一些,陶器之间没有粘连。
温度不够,陶碗陶杯烧制的不够硬,只是初步烧结。
烧制成功了,没有太成功,这样的陶器能用了。
领好奇地问道:“云,泥巴烧好了?”
罗云献宝似的把碎片递给她道:“烧好了,泥碗烧硬了,以后我们有新碗用了!”
领不解道:“烧坏了。”
罗云指着完好的道:“有好的,这三个好的,一样硬。
比石碗轻,比石碗装水多,简单!”
领拿着完好的陶碗捏捏敲敲,确实很硬。
罗云让领掰砸碎片,领掰不碎,只能砸碎,没有石头那么硬。
“好!硬泥好!我说巫!”
“好。”
罗云迫不及待了,赶紧用石碗里的水洗洗。
表面草木灰洗掉后,还是黑不溜秋的颜色,根本洗不白。
应该是把草木灰烧融化了,粘在表面洗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