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叶子上的露水 > 第四章 苦心随日长第一(第1页)

第四章 苦心随日长第一(第1页)

我入学的那些年月,社会上出现了异常。大人工作轻松,小孩学习也不紧张。可是经常有人暗自叹息一声说:都忙着干不着边的事,生活倒退,学生也学不到什么知识,还不如退学。

我们晴川镇小学比你们其他学校老,翻过一座山丘就到了。小时候感觉山丘很高,路有点长,谁能想到,现在的楼房比山还高,借助交通工具一千多公里几个小时就到了,但是风景如过眼云烟。新生入学时特别清楚记得是在冬天,那时比现在冷,下雪天也多。从学校小小的后山南门进入,江那边呼啸而来的风吹得人瑟瑟发抖。上刚出来的太阳斜照在地面,光秃秃的树枝挂着冰凌,跳着不知严寒觅食的麻雀。雪还未融化,地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我奶奶给我穿上了厚厚的新棉衣,穿上纳了千层底的棉布鞋。我很喜欢走在薄冰上面吱吱嘎嘎响的感觉,奶奶跟不上我,在我屁股后面紧赶慢赶:“小心摔跤了哎。”进了学校,看见靠山一面是单身老师宿舍,树木参天,往下小心翼翼落脚在两旁栽着灌木冬青的台阶上,曲曲弯弯地慢慢走着,可以从高处看到学校的全貌。阶梯尽头是主席台。旁边是厕所,那时的厕所又臭又脏。上面铺的地板,留着空洞拉屎拉尿,我总是担心掉下去。现在有时还做这个梦。在我印象中这主席高台,除了宣传队演出我还有点兴趣,还有什么用呢?对我们学生训话,没完没了的开会,还有课间操。而围在中间的操场北面是大门,被两旁的教室夹在中间,东边也是教室,高处看都是低矮的平房。西边是教学楼,与北边教室拐角的连接处还冒着炊烟,那就是学校的小食堂了。

奶奶把我送进教室,叮嘱我“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别跟同学打架!”我不停地嗯嗯嗯,这些话在家已经和新生说过好几遍了。最后问我自己会不会回家,我不停地点头,会的、会的。她就踮着一双小脚从前门出去买菜去了。冬天上课,小学生扛不住严寒,又没有暖气空调,老师看我们鼻子冻得红红的,我呢还有流鼻涕的毛病,不停用手绢擦鼻涕。他们上课的老师也怕冷,就让我们起立,一起拍拍手、跺跺脚唱几分钟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之类的儿歌,有些敏感的老师教我们唱《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同学们就嘻嘻哈哈乱蹦跶蹦跶一阵子,身上暖和了一点就继续上课。

老伴说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很大,猫的繁殖能力越来越强,我们人的繁殖能力越来越弱。我们这里成了猫族中转站了。园子里住了几只猫,可能是半夜母猫带来的。我哭笑不得,把它们请出去了。过了几天那猫妈又来了,围着我们俩转。它是个狸花猫,像瘦了一圈,皮毛零乱。老伴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做妈的不容易。给它吃了一顿大餐,第二天这一大家浩浩荡荡又回来了。我说这些猫中没见过猫爸,不知长什么样,来过没有呢?它们猫族是否恋爱后才有下一代?

人类的爱情很复杂,形形色色,有的惊天地泣鬼神,有的哀怨缠绵,大多数人很平淡,但看似平淡的水里面也有许多暗涌。我们这对夫妻一说起这些,联系到自己就会吵吵嚷嚷或者相对无言,还是说说别人吧。

我们不同校,但有幸有个共同的老师,自然我先遇见。在小学四年级的某一天,我在街上用奶奶给的过早的钱,买了两个汽水包子,啃完刚好走到学校北大门,在红石头砌筑的石阶上,没被人踩过的地方长着野草和蒲公英。我上前吹了几下,它们毛茸茸的飞了起来,落在了靠阴面的青苔上。上课铃声响过后,我们都在教室里各就各位,还没有安静下来。有个调皮的同学,揪了一下前桌女生的小辫子,女生回头骂:不要脸,下流!男生拍桌子:你的辫儿扫掉了我的铅笔,知道吗?忽然进来个新老师,我们都安静了,目光齐刷刷地向她聚焦。

这是我许多老师中最令人惊艳的一位。她对我们躹了一弓,我们闻所未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她的声音我也说不上的好听,很喜欢。是那种女中音稍高,柔中带刚那种,在黑板前亭亭玉立,顾盼生姿,对我们扫视了几个来回。那对扯皮的同学可能也看呆了,那个时候只在文艺表演时才有人化妆,日常生活中第一次见到有人化淡妆,而且那么自然好看,女同学没提及,可能是我独家发现。头发是民国时期学生样式,衣服也像苏联时期的西式服装。我恍若时光倒转,但和现在又很贴切。讲课前介绍自己的态度不像别的老师那么严肃,先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她很温婉,就像是母亲哄哭着的孩子,板书的粉笔字却是英姿飒爽,类似柳体楷书毛笔字,让人眼前一亮。

她讲课也很特别,为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边讲边画课文里的人物。由于自身的魅力、讲解生动,根本不用像别的老师费时间维持课堂纪律。那时不像现在分快班慢班,慢班学生好像过早就被人遗弃,快班学生活力十足,而快班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不用考虑维持课堂纪律。当时的环境是学工学农才是正道,学生脑后都生了反骨,很多老师害怕,干脆放羊。这个女老师的教法,很快就化解了这种情绪。她用各种使学生感兴趣的玩意,穿插在正课里,学生可以津津有味地听课。因为突出工农兵,来来回回地修改教材。她有时拿着薄薄的书本,哗啦啦抖抖语文书,无奈地说:“瞧瞧,这能学什么呢?课文这么简单。”余下来很多时间就讲课外知识和故事。有时为了我们加深课文的理解,用教鞭在讲台上敲桌子唱湖北大鼓、楚剧,多数时候用粉笔擦子当惊堂木,说一段湖北评书。

今天的课是《精卫填海》,是又被改回去的传统课文。她不像别的老师照本宣科。她就像那个精卫,时而轻盈地在讲台上双上肢扇着风,时而翅膀呼啸着悲鸣地飞来飞去,时而又坚毅地张开双翼翱翔在大海之上。我们都看呆了,她赶紧收了翅膀,怕我们忘了听她讲课,柔声问我们听明白了没有。我们缓过劲来,齐声回答,明白了。虽然有那么一会愣神,但确实课文包括她的表现一起刻在我们脑子里了。

完成教课,她说讲个故事,我们又兴奋起来。这回讲的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先在黑板一侧画上满脸胡须眼神似盯着人的曹操,又在另一侧画上眉眼低垂,留着山羊胡子挎着剑的刘备。边画边说他们的性格。惊堂木突然一打下来,我们都醒过神来听她讲。结尾的那首诗我终生难忘:

勉从虎穴暂栖身,

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

她边讲边写提示重要情节,每首诗必须板书出来。我们被深深吸引,仿佛亲临其境。而我觉得身边风云变幻,似乎周围突然暗下来,有酒杯落地,天上闪电刺着了眼又突降惊雷。

讲完三国故事,不忘勉励我们。有个吃中药朱砂放多了,病治疗好了,人变傻的同学,她表扬说你字写得比较好哇,好好写,字是我们的门面,你字写得好,就有人敬重你。看着另一个同学,转过身说:听说我们有些同学下学期家长不交学费,要退学,交不交得起我们另说。我会对这些家长说的,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摇篮时代就有了很伟大的气度,民族崛起就靠我们自己。还要有韬略,这三国里面的人物呀,很多人有智慧,更多人物有雄才大略,其实都学富五车。不要听什么:读书越多越反动。还有什么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学生时代要多学习,多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不会走弯路,学有所用,才能在将来报效国家干大事。不成良相成良医也成。实在不行像老师这样臭老九教书育人,也可以老了桃李满天下呀。或像普通人渔樵耕读也算个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人,让人看得起,也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对不对。

她突然问:“你们谁去过学校图书室,举手。”没有人回应,都困惑地看着她。她对着天皱起了眉头,又对我们嗔道:“真是痛心!好了,你们谁愿意去看《夸父逐日》或《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去查一查。老师我不怕你们告状,教书就是要授人以渔。”我们这里边只有叫俞宝宝的同学去查看了,还有个学校老师的孩子。我很想去,但是胆小,怕碰到老师们。其他的同学喜欢听故事,有些同学说看书头疼。不过从此以后,有些同学对书法绘画、文学诗词开始感兴趣,比如我。

大编辑老伴说,也没有见你有出息。我对着她耳朵喊,高手在民间,知不知道。她让开,一笑,美得你。

我今天还在感叹一个好的老师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可惜她只教了我们半个月,就像天上一朵彩云,来时偶然又那么突然,去后便无影无踪。我们现在只留下她一些模糊的记忆,但这模糊的片段,比长期教我们,水平一般般,在记忆里是清晰的,但不深刻。而她叫我时常追忆,就是想让那些画面能深深刻在脑子里,珍藏这难得的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