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怒目而视:“哼,你莫要以为自己有几分小聪明,就可以肆意妄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可掂量清楚了?”
狄仁杰挺直身躯,目光坚定:“来大人,若心中无鬼,又何必阻拦本阁办案?”
来俊臣咬牙切齿,甩袖而去。
此后,来俊臣暗中指使手下,篡改证据,误导狄仁杰的调查方向。原本已经有些眉目的线索,再次变得错综复杂。
卫瑛气愤地说道:“大人,这来俊臣实在是太可恶了,分明是有意破坏。”
狄仁杰沉思片刻道:“他越是如此,越说明此案背后的阴谋重大。”
然而,来俊臣的手段愈发卑劣。他甚至诬陷狄仁杰的一名亲信与神秘组织有勾结,将其抓捕入狱,严刑拷打,试图逼迫其诬陷狄仁杰。
狄仁杰得知此事,心急如焚。他深知来俊臣心狠手辣,若不及时营救,亲信恐有性命之忧。
于是,狄仁杰决定主动出击。他一方面收集来俊臣违法乱纪的证据,另一方面巧妙布局,设计引来来俊臣露出破绽。
在朝堂之上,狄仁杰将来俊臣的种种恶行一一揭露,武则天听后龙颜大怒,对来俊臣加以斥责。
“来俊臣,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朕分忧,却行这等卑劣之事,扰乱朝纲,该当何罪!”武则天怒目而视。
来俊臣吓得连忙跪地,磕头谢罪:“陛下息怒,臣一时糊涂,今后定当改过。”
武则天虽心有不满,但念及来俊臣往日之功,并未对其严惩,只是责令他反省思过。
来俊臣表面上唯唯诺诺,对武则天的斥责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似乎有所收敛。但实际上,他心中对狄仁杰的恨意愈发浓烈,暗自决定要加倍报复。
回到府中,来俊臣咬牙切齿地对亲信说道:“狄仁杰,此仇不报,我来俊臣誓不为人!”
他开始更加小心谨慎地策划着对付狄仁杰的阴谋。一方面,他继续暗中破坏狄仁杰对水利工程案的调查,另一方面,派人密切监视狄仁杰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把柄。
狄仁杰深知来俊臣不会善罢甘休,行事更加小心谨慎。然而,调查水利工程案的进展却因为来俊臣的暗中作梗而变得困难重重。
卫瑛忧心忡忡地对狄仁杰说道:“大人,来俊臣如此难缠,我们该如何是好?”
狄仁杰沉思片刻,说道:“莫慌,他越是疯狂,越容易露出破绽。我们需以静制动,等待时机。”
不久,来俊臣捏造了一些关于狄仁杰的莫须有罪名,试图再次在朝堂上弹劾狄仁杰。然而,狄仁杰早有防备,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一一驳斥了来俊臣的诬陷。
武则天对来俊臣的反复生事也感到厌烦,再次对他加以警告:“来俊臣,若你再无端生事,朕绝不轻饶!”
来俊臣暂时消停了一段时间,但仍不死心。他又想出一条毒计,买通了狄仁杰身边的一名仆人,企图从内部获取狄仁杰的把柄。
这名仆人在狄仁杰的书房中偷偷翻找文件,却被狄仁杰和卫瑛当场抓获。
狄仁杰目光如炬,看着仆人说道:“你这背主之人,究竟受何人指使?”
仆人吓得瘫倒在地,供出了来俊臣。
狄仁杰的这番话让卫瑛强压下心头的愤怒,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咬牙道:“大人,难道就这么放过他?”
狄仁杰微微摇头,目光坚定而深邃:“不可冲动,此时我们需从长计议。来俊臣在朝中经营多年,关系错综复杂,若不能一击必杀,恐会后患无穷。”
狄仁杰与卫瑛回到府中,开始重新梳理手头的线索和证据。
“大人,我们如今虽有这仆人的证词,可确实如您所说,份量尚轻。”卫瑛眉头紧锁。
狄仁杰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来俊臣行事谨慎,直接的证据怕是难以获取。我们需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寻找那些被他欺压却敢怒不敢言之人。”
于是,狄仁杰和卫瑛暗中探访,四处寻找可能的证人。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位曾被来俊臣迫害的官员。此人因直言进谏而遭来俊臣诬陷,被贬至边远之地。
狄仁杰亲自前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此人站出来指证来俊臣。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带着证人返回京城时,却遭遇了多次暗杀袭击。
“定是来俊臣察觉了我们的行动。”卫瑛护着证人,与狄仁杰且战且退。
狄仁杰临危不乱,指挥众人应对:“不必恋战,先确保证人安全。”
历经艰险,他们终于回到京城。但此时的京城局势愈发紧张,来俊臣也察觉到狄仁杰即将对他发起致命一击,开始四处拉拢党羽,妄图在关键时刻保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