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徐达李文忠等众将在外大胜而归,班师回朝,朱元璋大喜,遂在朝堂上准备分封诸功臣,所以奉天殿外早早就聚集了一帮子大臣。
“郭大人,您知道您要封什么爵位么?”
“哎呀,这种事情,皇上不说我们上哪知道?”
“按郭大人的功绩,最起码不得是个侯爵啊!”
“哎!不敢妄言圣意,不敢妄言圣意!”
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内侍突然出现。
“宣吾皇旨意,众大臣入殿早朝!”
众文臣武将鱼贯入殿内,翘首以盼着朱元璋封赏。
“徐达,身先士卒,战绩卓越,特封为魏国公,官拜右丞相。”
“谢陛下!”徐达也有些错愕,但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这是要用他去统辖这帮文官,不得不说,朱元璋这手确实是高明啊!
“李善长,起义至今,鞠躬尽瘁,劳苦功高。特封为韩国公,官拜左丞相!”
“谢陛下!”李善长急忙上前行礼,丞相这一职位他自然势在必得。但是没想到朱元璋还封徐达为右丞相。明代是以右为尊,这徐达自然算压过他一头,所以他的眼中也隐藏了些许情绪。
“常遇春,随朕多年,勇猛无人可及,特封为郑国公,官拜太子少傅!”
“谢陛下!”
不知道是有意无意,朱元璋册封常遇春的时候,悄悄瞟了几眼朱标,大概言外之意应该是,这以后可就是你的人了。
册封进行的很快,没多久所有的文臣武将便已经册封完事了,朱标数了数,发现比他预想中多了两个人,一个是刘伯温,一个就是朱文正。看样子这两个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被册封,上一世,这俩人可没这待遇,这一世在朱标的努力下,朱文正倒是落得个好结果。至于刘伯温,可能还是因为当初救治朱标的功劳更大一点。
“好了,这下所有的功臣都封完了,大家对封赏可有不满的?”
下方诸位文武官员皆是苦笑,你朱元璋大皇帝是不是把我们这帮人都当成傻子了。咱这帮人就算对你的封赏不满,咱还敢说出来么?嫌命长?
某种程度上,朱元璋这句话就好像在说: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谁要是真举手高喊我反对,那就送你个满门抄斩大礼包!
“既然没问题的话,那这次封赏诸大臣就先到这。你们这些没被封赏的小子也不用气馁,咱以后肯定还是要封功臣的,你们还年轻,以后还有很多机会!”朱元璋笑呵呵地说着。
“好了,接下来咱还有一个重要的事要宣布!”
朱标瞳孔猛地一缩,难道……
“嘿嘿嘿,大伙都知道,咱儿子不少,所以咱就趁现在封了几个儿子的王位吧,还有文正也该封一下,连带着封地和俸禄的事儿,等这几个皇子长得大一点了,就让他们去地方上就藩,正好可以拱卫我大明疆土。”
近侍上前宣读圣旨,除了朱标以外的九个皇子都被封为了亲王,连带着朱文正一共有十个人。只不过上一世,朱文正的靖江王是他儿子继任的。当近侍读到藩王的待遇时,满座皆惊。
“藩王岁禄五万石,另有土地金钱赏赐,可在封邑拥有王府,从属官员和军队。”
等近侍宣读完之后,整个奉天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朱元璋自然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
“不知道众位卿家可对咱分封皇子之事有什么意见呐?如果有,就给咱站出来说。”
这次,可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朱元璋吓到,总有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朱元璋的屠刀。
“臣陈怀义冒死进言,希望陛下可听我一言!”一位大臣就这么悍不畏死地站了出来。
朱元璋眼睛一瞥,冷冷地说道。
“说吧,你想说啥咱还能不让你说么?嘴长在了你身上。”
陈怀义察觉到了朱元璋的不快,但是已经做了出头鸟,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了。
“分封诸王制度,自古就是弊端!先前大汉的七国之乱和明朝的安史之乱,都是藩王实力日渐强大,最后犯上作乱。倘若陛下今日分封诸皇子,还赐予官员兵卒,难免日后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啊!”
“胡扯!”朱元璋一拍龙椅,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睛中充斥着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