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念故乡的吊脚楼,想念故乡的腌肉,想念折耳根。。。。。。
说着说着,她心情开始低落,叹了口气,才道:「若是你们真想去我们寨子,我可以跟我爹说,哪怕他们不欢迎,到底还有我呢。」
「真的吗?」岑嫣惊喜,因着要去哪逃难的问题,她已经看着夫君愁了许久,如今有了去处,倒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嗯,不过你们要快些准备,我逃难来的时候,听说有些村被杀光了。看着他们打仗的方向,估计要是打到这里,恐怕也不会太久。」
逃难的路上,吴文兰才算真正见识了人间疾苦,饿殍遍地。幸好这不是灾年,若是灾年,恐怕死的人更多。
「嗯。」
夫妻两人郑重点头。
既然知道逃跑的地点,董伯年自然不必去堂安城打听消息,但还是写了几封信,让人往堂安城送去。
其中有一封信是送到岑嫣舅父家去,这事岑嫣同董伯年商量过,毕竟岑嫣舅父也算是收留过她,不至於让她流落街头,也算是一份恩情,她能通知他们,也算是报恩了。
只是,舅父舅母听不听的进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关於逃难这事,董父和董母已经达成了一致,他们把家里的房舍田产卖给村里。村长听说这个消息,激动的一宿没睡得着。
终於没人能威胁村长的位置了!
为了方便董家搬家,他还特地给牵了线,就是为了让董家走的安心。
关於逃难这件事,他只觉得董家是脑子出毛病了,董秀才也是读书太多,把脑子读坏了。他家往上数几代人,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哪怕碰到几个难民又怎麽样,根本碍不着什麽事。
当然,这村里有一样想法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背地里都笑话董家胆小。
还有那等多管闲事的特地找上董家的门劝说,让董父别听风就是雨,把祖宗的基业给败光了。
好在董承志相信自家儿子,并没有对外松口。
董家的田产房舍被村里一户姓罗的人家买下,这户罗家,说起来还跟董家隔壁的罗家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所以他们家才能最早得到董家着急卖田产房舍的消息。
双方讨价还价,罗家想要以五十两买下董家的这些田产房舍,董承志坚持不答应。
「你们这价格也压得太狠了,要知道我们这田产房舍按照市场价卖六十七十两银钱都不止,何况我这地里的东西没收,家里的这些桌椅柜子之类的东西,能买到,那可真是占了大便宜!」
罗老根一想也是这个道,搓了搓手:「倒不是我不愿意出这六十两银钱,只是我家的现银只有这五十两银,多了,我们家也出不起。」
村长一看这场面僵持许久,眼看这生意要黄,他立马道:「罗老根,你不是还有两辆牛车吗?拿一辆牛车抵上不就好了?」
罗老根一想,对呀他那牛车也值二十两银子,若是抵上牛车,那就只需要拿出四十两银子就成。哪怕是六十两银钱买下董家的这些东西,他都是赚大发了。
要知道,董家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富裕人家,家里的衣柜桌椅这些家具,都是用的比较好的材料。若是真的拿出去倒手卖掉,他都能赚上一笔。就算是留着给儿孙们做新房,这屋子靠近溪边,平时挑水洗菜洗衣裳都十分方便,直接住上,那可真是舒服。
想到这里,罗老根恨不得直接就住进董家的房子。
「行!那就抵押上我家的一辆牛车,折合纹银二十两,我再出四十两银钱。」
对於能新加一辆牛车的事情,董承志没有异议。牛车可以驮运行礼,到时候他家也可以用得上。
双方意见一致,村长立马帮忙订立契约,当日又火速往衙门赶,想把这事快点定下来。
当拿到官府签字盖章的契纸时,三方都彻底放下心来。
既然拿到银钱,董家人直接上街采购生活用品。
许慧带着闺女董繁枝去布庄买够一家人做衣裳的棉布,岑嫣和董伯年则带着董仲清与吴文兰两人去采买吃食和药品。
走到药铺门口,岑嫣带着吴文兰与董伯年兄弟两人分道扬镳。
考虑到已经是五月里了,再往後的天气肯定格外热,若是在路上中暑生病,那可真得不偿失。岑嫣让大夫帮忙开些清热解暑的药材,又让根据可能的病症,让大夫开了一些预防疾病的药。
等到药开好了之後,那名大夫似乎叮嘱道:「年轻人可别乱吃药啊!」
这话倒是让岑嫣和吴文兰有些不好意思,药材又不是糖豆,她们没事吃那些东西干嘛。
刚出门,两人就看到挑着扁担在路上叫卖,吴文兰好奇道:「姐姐,海带是什麽啊?」
「海带?」从前岑嫣在家中时,倒是听说过海带的名字,托了行商友人的福,她也跟着吃过几次海带。她记得,那海带的味道鲜美极了。
她又问:「哪里有海带?」
「那里啊,那个货郎似乎在卖海带,看着他担子上的贝壳倒是好看,奇形怪状的,还有许多种色彩。」
说着,吴文兰往一个方向指去。
岑嫣一见到货郎担子上黑乎乎的条状物,立马就拉着吴文兰往那个方向走。
此刻正是正午时分,卖海带的小贩挑着担子,额头上冒了许多汗水。
他想,若是再没人买,他就真的要回家去躺着了,这海带到时候留着自家吃吧,这次真砸手里了。<="<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