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他送你上路,也很好。”女子话,张口就来。
白衣书生笑了笑“‘上路’这个词不太好,能不能换一个?”
女子就哦了一声,却没有下文,依然无心无肺地用树枝敲碎路边的枯枝野草。
白衣书生叹了口气,要是此情此景被人看到,大约有些羡慕那些枯枝野草了,当然,要是能作她手上的树枝,那就更让人艳羡。
“问雪颜······”白衣书生反复念了几遍这个名字,想要问几个问题,却都打住了。
问什么,怎么问,都有答案。
雪,是什么颜色的?
当然是无色喽。
那为什么变成白色了?
染凡尘呗。
再往下怎么问?
要是变成其它颜色呢?比如红色,比如黑色······
那要是最后再问一句,怪谁?怨谁?
其实还是一个算不上答案的现成答案。
还是那个自称读书饶其实不老的老先生给的答案——“很正常”。
一个“很”字,实在用力过猛了。
不过,这才对,按老先生的法,就是矫枉过正嘛。不过正不足以矫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读书人,做事难脱窠臼,老先生很不以为然。
俗眼观事异,道眼观事常。观而已,心何为?
难逃窠臼,便觉窠臼缠身。
他人,己心,都是牢笼。
就像刚刚见过的可以称一声先生的老先生,依然没有迈出那一步。
再之前,那个自称读书饶老先生劝自己少胡思乱想,多走走看看。
又多读了这么年书,那就再听一次劝?
走走停停,依然反反复复,还是没什么看头。
问出那个问题之后,白衣书生其实还有反过来的一问,不过忽然意识到反正以前已经验证了,就无需问了。
究其根本,还是相看两厌的缘故?白衣书生并不觉得。
战战兢兢,如临大担
心翼翼,如履薄冰。
畏畏缩缩,如探汤火。
没有大耽薄冰、汤火呢?
这世间,确实没什么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