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里,最值钱的就是信息差,如果你在城里没有认识的人,这些招工信息想都不要想知道。
瑾泞将招工信息带回来,给她们看到一个之前从没见过的世界。
大娘们听见招工信息里的工资,眼睛都在放光。
“苏知青,当工人真能挣这么多钱?”
“我的乖乖,一个月二十多块,那这一年下来不就是两三百,比我们一家人赚的都多!”
“女娃都能赚这么多钱?苏知青你怕不会在骗我们哦?”
“……”
瑾泞勾起嘴角,知道只有真金白银的诱惑才能打动她们。
“当然是真的了,你们不相信自己去县城打听打听,厂子里的女工是不是能挣这么多钱。”
瑾泞如此言之凿凿,她们不信也得信了。
“要真能当上工人,每年拿到的钱都是不老少啊。”
“没用!”李大婶撇撇嘴,指出里面的硬性要求:“你们别忘了,最低都得要初中学历呢。”
村子里不少人都不愿意送女儿去读书,觉得浪费钱,要求初中学历,谈何容易啊?
“有这功夫,不如直接嫁出去,还能拿笔彩礼钱给家里儿子呢。”
这也是大多人的做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是能继承香火的男娃最重要。
“话不是这么说的。”瑾泞用事实说话:“读书能花多少钱?要是当上了工人,只要一年就能把之前开销都赚回来了。”
“再说说彩礼钱,我想想,咱们这最高也就是王大妈家大女儿前几年结婚,收到的八十八块钱了吧?”
别小瞧这八十八块钱,山水村穷,能拿出这么多已经不错了。
要是那条件好的,再配个三转一响,那就是顶顶体面的了。
“你们自己寻思寻思,到底哪个回报高呢?”
瑾泞点到即止,说多了也没用,必须得自己想通才行。
大伙窃窃私语,是啊,不管怎么看,都是把孩子送去读书更有性价比。
她们农村女娃,手艺都是顶顶好的,可就是没有文化,才不能进城里厂子工作。
读书不过是每年多花几块钱,万一走狗屎运了,这每年几百块的收入,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年代知青白月光她带领全村致富(二十九)
一周后,山水村小学正式开学。
在课堂上,瑾泞肉眼可见班上女生比起之前报名时多了许多。
看着讲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瑾泞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以复加。
可能需要多年后,这些女孩才会明白,她们的命运从这一刻,悄然发生了改变……
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瑾泞和傅景曜负责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校长和另一个老教师负责四五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