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人家成绩好啊,人家那洋文念得多?溜啊,人家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呢。
就连学习,都是她带着玩得好的临时工一块学的。
到时候他们考上了,厂里都能说得光明正大——人家就是一直爱学习,有上进心。
这样的人转正式工了,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哎呦哎呦,不行不行。
不能让他们白占了便宜,不就是提前?学,然?后参加考试吗?
大家都是中学混过来的人,拿着高中毕业证书,实际上得半文盲水平,谁比谁强到哪儿去啊。
你们能考,我?们也能考。
于是——
仅仅隔了一天,薛晴就稀里糊涂地发出去了一百多?份报名表。
老天爷哎,大家到底怎么回事啊,一个个一天一个主意?。
她抓着人问原委。
可是谁愿意?承认呢?大家一个比一个高风亮节,个个都慷慨激昂,强调自己就是单纯地热爱学习。
呸!
她信了他们的邪!
叶菁菁安慰她:“你管他们为什么来呢,有人上课,咱们纺织三厂的工人夜校能开起来,才是重点。”
薛琴还在翻看?报名表,忍不住嘀咕:“真是的,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她指的是厂里的正式工们。
同?样的学习机会?,居然?只有临时工珍惜。
叶菁菁没替正式工们辩白,没错,她就是偏心临时工。
同?工不同?酬,活干的一点也不少的临时工,平常受到的委屈已经够多?的了。
现?在,享受她一点点小小的私心的偏爱,又有什么不对呢?
她转移话题:“人数够了,就赶紧安排上课吧。”
时间不等人,再拖下去,高考就要来临了。
薛琴也收起了疑惑心,关注重点:“对对对,我?马上去通知老师。”
年轻的工会?干事工作热情极为高涨。
作为被厂长点名的工人夜校负责人,她不仅联系了老师,她还正儿八经地去听课。
结果是刚上完第一堂数学课,她就直接拿着叶菁菁给她的数学笔记,让人家教龄17年的老教师,对着笔记讲。
理由非常简单,老师讲的内容她没听懂,但是笔记她能看?懂。
可见还是笔记强。
曹老师忍了又忍,到底曾经的遭遇,让她完全不敢得罪学生,只能屈辱地接过人家的讲义,继续往下上课。
第二堂课,薛琴跑去上物理课,刚好碰上叶菁菁。
后者是过来上半导体课的。
70年代,半导体被认为是高科技的代表,在中学物理里是重点。
很不幸,叶菁菁在这方面有知识空白。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恶补一番。
她还是头?回见留苏回来的副博士——赵老师。
赵老师身?上看?不出任何洋派作风,打扮朴实,且大概是因为这些年境遇不算好,明明才五十岁的人,看?着已经年过花甲,头?发几?乎全白了,脸上也满是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