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根据研究所的预计,五月份这批粮种种植出来的春小麦会成熟,七月份会有一批冬小麦成熟。
黄茗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来还很不容易,收音机消息传不远,要从白县传到市里,然後市里再继续往省会……一点点传过来。
除了这个消息,她还让省会春天交换物资的时候,帮她把她存的物资送到市里,有报酬的那种。
她这段时间就先在白县这里跟着吃,物资送到後还上。
黄茗回来会跟着秦省的科学家们一起回来。
除了农业方面的科学家,研究所还点名了不少其他行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末世没什麽研究条件,但是未来的研究所需要他们啊。
尤其是这其中还有很多未来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末世的时候,年轻,精力旺盛,跟未来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还有一些在独特赛道的佼佼者,在未来的时候已经因为所谓的意外,或者是所谓的自杀,导致整个赛道的研究倒退好多年。
冬季来的快,去的慢,一直到四月份,积雪才开始慢慢融化。
积雪开始融化,说明温度到达零度以上,他们就需要建设农场,也就是以前的运动场,准备播种。
尽管这些种子已经适应了酸性土壤,那也不能直接拿酸雨浇,这些种子的母本也都是生长在遮风挡雨的地方的。
经过土壤稀释後的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没有直接的酸雨危害大。
所以他们需要在农场顶部安装玻璃棚顶,阻挡酸雨的同时,也可以收集雨水,净化後用来浇地。
管理区生产不及,这个冬天,研究所一直在邮寄钢化玻璃,大量的钢化玻璃,笨鸟驿站前院都要没地方堆放了,还要放一部分在管理区。
一整个冬天没出来的人们,精神面貌并不差,这个冬天他们在地下看了一冬天的电视。
他们也知道,管理区开春之後就会种植研究出来的粮食,以後他们就不缺粮食了,这让大家都有了盼头。
管理区开始招工,这不容易,管理区的工作就那麽几样,这麽几年,只有减少的,没有增加的。
这次招工居然要招一百多个人,工程队也有新工程。
「大家听好要求啊,我们需要有耕作经验的,最好以前是农民,不是农民,到农田里干过活也行。」
如果是在偏远地区招农民,比如说白县,那容易得很,白县管理区可以说百分之五十的人都符合农民这个要求,要是再带上干过农活,那得扩大到百分之九十。
可东大管理区原身是学校,附近住的也都是早就实现城市化的城区居民。
「我!我家是农民,祖上三代都是,我考上大学後寒暑假回家还得干农活呢!」
「好,过来登记。」
大家都知道,这是选拔人去种地呢,之前还有人说,管理区研究出来的粮种是假的,视频也是假的,还分析的有模有样的。
比如说拍摄场景里无意间扫到的一点其他植物,再比如说他们管理区根本就没有能种这麽多粮食的地方。
之前还有人将信将疑,现在招农民开始後,大家都不相信假的这种说辞了。
一百多农民,都是大家认识的人,是不是种地,一问就知道。
很快,这一百多人凑齐了,有男有女,当天就被带去农场。
他们前期的工作就是在五天之内把农场里的积雪全部去除,同时把表面的石块,塑料之类的东西也去除,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
农活是很累人,很吃体力的,这些人的伙食也提升到了管理区壮劳力的水准。
厚厚的积雪,越到下面越难铲除,因为最下面的都被压成了硬邦邦的雪块,必须要用锄头或者是铁锹把雪块砸开,才能铲除。
农场唯一的好处是,塑胶场地上面的塑料,连同下面的水泥地早就被腐蚀的不成样,一锄头下去,不用担心被水泥地的阻力反震。
这麽长时间没有做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不少人第一天回去的时候都是腰酸背痛的,手也磨破了,那也没有一个人愿意退出。
不到五天,积雪全部被铲除,四个入口也都被堆上沙袋,防止外面的雪水流进来。
接下来要翻地,没有农机,纯人力,这也就是开春了,如果他们提前,地被冻着,根本没办法翻地。
如果是农机的话,整个农场,十个人都用不到,不像现在,一点一点的,真正做到精耕细作。
在他们做这些的时候,他们的头顶上,工程队也没停,一块块钢化玻璃被人工吊上去,安装在焊接好的支架上。
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在地里深埋水泥柱,外面是一圈钢化玻璃,这些水泥柱在中间支撑起钢化玻璃支架,防止倒塌。
玻璃安装的越多,农场的整体温度就越高,等到正式合拢那天,农场白天的温度已经能达到东大夏天外界的温度了。
「明天要播种了吧?」一天工作结束,路上回管理区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老农民们凑在一起,或是交流耕作经验,或是交流小道消息。
「对,今天领导不是强调了嘛,还让大家熟悉手拉犁。」
手拉犁播种效果最好,翻地的效果就差很多,主要是人力能拉动的手拉犁大多都轻巧,吃土不深。
吃土深就需要犁自重重,这样子来人又很难拉动,除非是用牲口,还不如用锄头锄。<="<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