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在众债主们的钱粮大力支持下,‘青井酿酒坊’开足了马力酿制‘蒸馏酒’。
原本秦铭是打算要十万斤粮食的,结果债主们意外的给力,直接给他运来了三十万斤的粮食,至少能酿制出十万斤的蒸馏酒。
酿酒坊工人们被拖欠已久的薪酬,也全部都足额发放了,原本那些赋闲在家,或是打算另谋出路的酿酒工人们,也纷纷回归了酿酒坊,全都干劲十足的撸起袖子加油。
而债主们能这么给力,自然是因为秦铭‘支票’签得爽快。
目前粮价飙升,一两白银只能买到100斤优质粮食,三十万斤优质粮食,价格是三千两白银。
酿酒坊工人一个月的平均薪酬是三两白银,总共有两百余名工人师傅,陆陆续续被拖欠了两年半的薪酬,加起来差不多是一万八千两白银。
总共就是两万一千两白银。
而秦铭直接给签了一个21万两白银的超级支票,让他们去太子府要钱去。
现在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太子府果然如他所料,根本没有拿出这六百万两白银的打算。
出于对秦铭手里捏着秦朗这个人证的忌惮,太子府还是派人来跟秦铭说明情况,说什么太子府目前经济困难,手头拮据,需要时间凑足银两云云。
总之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拖’字诀罢了。
如果是之前,秦铭免不了要再敲打敲打一番太子府派来的人,然后跟太子府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要债拉锯战。
而现在,他已经无所谓了,
反正他现在已经将其中大半的债务,转移给了京城里的那些大财主们。
矛盾转移了,他现在轻松得很。
接下来就看那些大财主们的本事,和背后的靠山到底够不够硬,能不能从太子的嘴中虎口夺食了。
……
随着‘青井酿酒坊’恢复运转,秦铭也从侯府中派出了更多的家仆,驻守酿酒坊中,以防止蒸馏之法外泄。
为了确保‘青井酿酒坊’的生产力,他还从秦族的族人里,选出了一些忠诚度较高,并且有能力的族人,去酿酒坊内担任中层管理。
高层管理则交由了林婉儿来运营。
林婉儿不亏是江南第一商女,她几乎足不出户,每日就在书房内,处理着酿酒坊送来的文书,就能遥控指挥,让酿酒坊中的一切都运转得井井有条,毫无错漏。
最高决策权的秦铭,反而每天都闲得发慌,每日的工作就只是在林婉儿拟好的文书上,画圈圈盖印章就完事了。
不过他也并没有真的当起甩手掌柜,而是开始筹办中秋诗会的事情。
拥有现代商业思维的他,很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消费品领域,商品的质量是次要的,真正的重中之重,是营销手段。
也就是这年头没有直播,不然他绝对要把这场中秋诗会,办成一场他们‘蒸馏酒’的独家发布会。
往届的中秋诗会,通常是选在京城的某家大酒楼举行,那场面虽说也算得上热闹,但总归有些拘谨。
而且参会门槛极高,只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书生才能参加,普通读书人只能望而却步。
而这一次,秦铭则让债主们利用他们的钞能力,外加人脉,将中秋诗会改名为‘煮酒论诗大会’,将酒摆在了诗的前面。
地点更是别出心裁,改在了青楼聚集的胭脂河畔。
在十里胭脂河畔,设下了绵延不绝的流水席,各种美味佳肴,肉食瓜果、笔墨纸砚……统统免费供应,任人取用。
并且,此次诗会彻底打破了以往的门槛限制,不再论功名高低,只要是个读书人,就能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