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古老的屏幕保护程序——三维管道,那是为了防止cRt显示器因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而受损的研。
对于许宁来说,这是勾起了他回忆的画面;
然而刘远博无暇多想,轻晃鼠标结束了屏保,并输入密码解锁了电脑。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标题为《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但内容空白的文档。
刘远博透露他已经多次尝试撰写这一部分,但每次都收到了相同的反馈——难以理解。
他显得有些沮丧,考虑是否应该跳过这个复杂的章节,直接进入平衡方程求解的部分;
甚至质疑某些章节如传热和流体流动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与教材主题的相关性。
然而,许宁深知这些内容的重要性。
他坚持认为非线性分析不可或缺,因为现实中的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大变形等复杂情况,无法满足线性分析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正确处理,所以不能因为教学上的困难就简化或省略这部分知识。
那时,事情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就说去年我做新舟6o机翼颤振分析时吧,用的就是非线性有限元和非线性梁模型结合的方法。
要是连基本理论都没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肯定要碰钉子的。”
“当然得考虑学生们能不能接受。”刘远博说。
刘远博挠了挠头,说道:“你提出的那个模型,现在业内直接称为常氏模型。
当初要是没被老师压下不,你估计都能成为漂亮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会士。不过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你的水平。”
“那件事我已经……”
许宁摆手想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名利,但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等等,为什么是土木工程师协会?”
“现在的土木工程其实很少接触‘土’和‘木’了,更多是在研究结构力学,所以你的成果对他们很有用。”刘远博解释道。
“好吧……”
许宁很快回到正题:“总之,基础一定要打牢,即使未来不能灵活运用,至少在工作上也能按部就班不出错。”
“要是咱们京航大学的研究生连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都不会,那还不被人笑死?”
这句话显然让刘远博无言以对。
“我们需要找到方法让学生能跟上。”
许宁建议:“教材安排应该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入手,再逐步引入大位移、小应变的问题,最后才是全面的非线性分析。”
他迅画出一个表格,规划着教学步骤:“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例题,帮助他们理解连续介质力学增量运动方程等概念。”
看着草稿纸上列出的计划,刘远博一时有些目瞪口呆。
“这个公式我懂,但推导过程你能再详细写一点吗?”
多年后,几乎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两个名字:许宁和刘远博。
上学时,他们对这两位教材编者可谓是又爱又恨。
工作后,这些人常常会重新翻开那本曾经让他们夜不能寐的课本,甚至在使用许宁研的仿真程序前,还会对着书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