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汉末到隋初 > 第461章 刘辩释刘焉再会贾文和(第1页)

第461章 刘辩释刘焉再会贾文和(第1页)

听到这里,刘焉立刻摆手打断了刘辩的话道,“陛下说的不错,却只是站在陛下自己的角度罢了。”

“若是站在臣的角度,如此等待,等来的只能是钝刀子割肉。”

“这新政一旦经由蜀地周边郡县开始向着我益州中心推广,臣自然是不管违拗民意不去执行的。”

“而一旦执行了,便彻底落入了陛下的阳谋之中。”

“各地建学,不仅仅是缩短了百姓与世家子之间的距离。”

“更是拉近了百姓与权力的距离。”

“我自入蜀之后,从未大面积的启用蜀地本土之人。”

“而一但新政一开,这些人只会感念朝廷恩德,更会记得我刘焉曾经对他们的打压。”

“如此围剿之下,不出五年,臣只能被逼辞官,在京中养老罢了。”

待到刘焉说完,刘辩倒是有些疑惑地看着刘焉。

“既然你都知道,为何还要出此下策?”

“陛下啊,与其被您钝刀子割肉,倒不如臣自己上场赌上一把。”

“赢了,臣还能维系益州往日局面,输了大不了早些被铲除罢了。”

“只是可惜啊,臣的子嗣们太过愚笨,而陛下的臣子们又太过精明强干。”

刘焉说到此处,眼见之中是释放着光彩的,他继续说道,“尤其是那个诸葛孔明。”

“进退有度,不卑不亢。”

“竟能想到先联合南蛮,从后方突袭成都之计。”

“实在是国家栋梁之才啊。”

“臣有一题外话敢问陛下,这诸葛亮回京之后,得封个什么官位?”

刘辩到了一盏茶道,“不大不小,工部尚书。”

“工部?”

“哦,朕忘了,这乃是新政中期的一部分,改制六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而这六部之上,朕保留了尚书台,统管政务,太尉、大司马等统领军务。”

“至于朕嘛,除了每日面对六部的主官之外,便只需要面对御使同尚书台等官员了。”

“而这工部之职,便是统管我大汉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道路等事的。”

刘辩面对刘焉的疑问也算是知无不言了。而刘焉听罢之后,不禁全身抖。

以他多年的政治眼光,但从这一个问题便能看出两个答案。

一来,这诸葛亮在他眼中是如此大才,可在朝廷之中既入不得尚书台,又入不得吏部、兵部、户部这种更为直面问题的部门,由可见朝中人才之广。

二来,刘辩的这番改制,算是把原本繁琐且耗费甚多的高位官员彻底打散成了中高层。

如此做法,不仅聚拢了中央的权柄,更是在上层就削减了大批的朝廷开支。

“臣,败得明白,败得服气,臣不得不说一句,陛下少年英才,这大汉在陛下手中,定然会再次繁荣的。”

“行了,你我一家人,就别说这些恭维的话了。”

“老州牧,朕与你直说了吧,朕并不打算杀你,包括你的儿子也是。”

“你家几个儿子除了刘璋之外,皆是无心仕途的,他们若是愿意留在京中的,可去学宫任教。”

“若是不愿的,自然由朕的少府出资,安养皇亲国戚。”

“至于你这位老州牧嘛,暂时就留在京中,任个闲职的伯爵吧。”

刘焉听到此处,并没有立刻感激什么皇恩浩荡,他活了那么多年,自然知道皇帝不杀叛臣的原因。

“陛下是觉得,老臣还有他用?”

刘辩微微一笑道,“先帝去的早,朕年少继位,除了一帮暮年的老臣之外,身边实在是没有一位靠得住的宗亲贵胄。”

“百姓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朕岂能不知?”

“朕还年少,需要一位有名望的宗亲族老,站在朝堂之上,为朕分担些。”

“你虽然藏了私兵,但罪魁终究是那张鲁,即便有辱你的晚节,却也不至于身死。”

“不知道老州牧是否愿意留下帮助朕?”

刘辩说罢,刘焉脑袋在飞地运转,他在想,此刻大汉境内,还有哪一处是需要他以宗族贵胄的名义协助天子力的。

这道题目并不算难,他立刻便得到了答案。

“荆州…陛下留下老臣,是为了有朝一日彻底收回荆州之权柄?”

刘辩闻言看了看他,却未一言。

“加封州牧之事本是老臣所提,若是待到陛下需要之时,老臣就该为这往昔的提议付出代价了对吗?”

“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