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入围的三部华夏电影中的最后一部《苹果》举行了映。
虽然霍辙前世已经看过这部片子了,但是为了不被人抓小脚说自己不尊重前辈、不团结,他还是出席了映礼,和导演、演员们碰完头,然后就闪身走人了。
17日在国内是除夕,但两个地方时区不同,燕京要比柏林快6个小时。
霍辙在中午已经和国内老师一家通过电话,之前几年的除夕夜都是在老师家度过的,今年因为电影节错过,还是有点可惜的。
国内出版社章编也给他打来电话,除了祝他拿到电影节大奖外,也告诉了他《饥饿游戏》中文版销售成绩不错的喜讯。
因为在这一世属于“饥饿流”的开山鼻祖,题材新颖,而且还有《鬼吹灯》打下的名气,所以虽然比不上在欧美的火爆销售,也比不上《鬼吹灯》在国内的创纪录成绩,但也上了热销榜。
对此,霍辙还是颇感欣慰的。
他自知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原创者,但能做一个优秀的搬运者,让这些作品取得比前世更好的成绩,这也是对他这个搬运者最大的褒奖了。
之后他又66续续接到一些朋友、有业务往来关系较深的人打来的电话,祝他“除夕夜快乐”、“电影节勇夺大奖”等等。
工作室另外两员大将也都给他打了电话。
老爷子话不多,说了几句就挂了。
倒是前台姑娘声音甜甜的,像一只黄鹂鸟一样,在电话里不停地给他加油打气。
柏林当地时间晚上7:oo。
霍辙带着剧组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柏林一家早就订好包间的中餐馆。
包间里,所有菜上齐。
“大家除夕快乐!”霍辙站起身,举起了杯,杯里装的是果汁。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爱喝酒,现在这包间里他身份最高,只要他不想喝没谁敢劝他。
“除夕快乐!”八位剧组小伙伴也都站起身,举起了杯子。
杯子里红酒、啤酒、果汁……什么都有。
反正除夕夜,大家想喝啥喝啥,尽情就好,没那么多计较。
“祝我们手擒金熊,名扬柏林!”霍辙大喝,随后仰头饮尽。
“手擒金熊,名扬柏林!”大家豪气冲天,跟着纷纷一饮而尽。
……
……
……
柏林电影节很快来到了最后一天。
所有参展电影已经全部展映完毕,最后一天主要就是举行电影节闭幕红毯,以及最让大家关注和激动的主竞赛单元颁奖礼。
至于其他单元的奖,基本都在前几天里颁完了。
比如2月15日,那部入围“短片单元”的宝岛电影《美》最终拿到了短片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月16日,终生成就金熊奖颁给了一位叫“阿瑟·佩恩”的美利坚导演;2月17日,入围“全景单元”的苯山大叔主演的《落叶归根》最终拿到了独立精神奖。
闭幕红毯和颁奖礼一般是在晚上进行,电影节在评选结果出来后,会在最后一天的上午提前通知有奖的剧组在晚上一定要出席。
如果你没接到通知,那么就说明你没奖拿,可以提前收拾行李离开了。
——柏林电影节差不多也是这样的程序。
2月18日,国内大年初一,春节。
一大早,剧组所有人就齐聚在霍辙的房间里,房间的大床上摆放着霍辙的手机,众人围坐在周围,静等着手机铃声的响起。
至于铃声会不会响,大家谁也没底。
时间慢慢流逝,手机铃声始终没响,剧组小伙伴的心情愈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