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远遁歌词 > 第76章 拾荒教父(第1页)

第76章 拾荒教父(第1页)

四十年前的东北某村。

小村南北共有五条街,东西长500米左右。

冬天。

清晨。

凹凸不平的乡道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后让行人踩上去顿觉舒服许多。一群麻雀一会儿飞向草垛,一会儿在枝头聚齐,不知是训练队形还是在四处觅食。一只黄狗无聊地东游西逛,不是在这里嗅嗅,就是朝某处吠上两声,让寂静的小村顿时多了几分生气。

东北的冬天是漫长难熬的。习惯猫冬的人们有的到局里聚众小赌,有的在自家炕头静待春天。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那个年代,能伴随他们打发无聊时光的大概只有刘兰芳和袁阔成的声音了。当然,也有喜欢听大鼓书或二人转的村民,有的兴之所至时还能唱上几句。

小村有许多人家是养猪的。

四十年前的养猪户是没有猪圈的。

肥猪在街上闲逛觅食,有时会吃到人的粪便。这样一来,人和猪这两个群体就为一种寄生虫——猪肉绦虫提供了全链条的生存环境。家猪散养虽然为农村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可是,却也成全了另一部分人——拾荒者。

有人说猪的智商在动物界排名第七,比方说,不论它走了多远,饿了都知道回家,而且总是清晰地记得自己家的位置。可是,这种动物却很是不讲卫生,它走到哪里就将粪便排在哪里。于是,在小村中就可以看到有三、五个人,他们习惯跟在猪的身后,用铁锹捡拾猪的粪便,将其装在胳膊上的篮子里。拾荒者除了瞄定固定目标,还要东张西望,看看草垛旁、电线杆下、壕沟里,哪里有冻硬的猪粪。如果发现一坨猪粪,要赶快走上前去,将猪粪收到自己的篮子里。这样,篮子里的粪越聚越多。等到篮子装满了,他们要将一篮子粪送回家,倒在自家的粪堆上。这样,粪越聚越多。等到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有拾得多的人家能攒上3050立方米的猪粪。

在小村的拾荒者中,有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他中等身材,带着一顶狗皮帽子,穿着一件洗得褪了色的黄上衣,整日里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四外寻觅着冻成坨的猪粪。对于拾荒者来说,捡粪也能上瘾,也存在激烈的竞争。经验越丰富的人,走得越勤的人,一天拾到的猪粪就越多。长此以往,日复一日,有的人由于捡得少就自动退出这个群体了。这样一来,原本拾得多的人面临的机会就更多了。

黄上衣这个冬天捡了一大堆猪粪,总共卖了600元钱。抖音时代的人们是不会知道600元钱意味着什么的。总之,那时的小村是没有几家能拿出600元钱的。彼时,一个姓高的青年想买台小四轮拖拉机拉货赚钱,可是,他没有本钱。借,无处借;那时的银行又没有惠农政策。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抬钱。村里像黄上衣能够拿出600元钱的有那么三、五家,可是,在那个没有保障机制的年代,有谁敢做这种接近于放高利贷的事情呢?

黄上衣敢。

黄上衣将600元钱抬给了高姓青年,在没有一纸字据、没有任何中间证明人的情形下,完全凭着本村人的诚信和朴实,做了一笔放贷生意。一年后,高姓青年还给他780元。也就是说,黄上衣一年赚了180元利息钱。

第二年,黄上衣再添20元钱,将800元钱抬出去。再过一年,人家还他1040元。

以上是按3分利计息的。这是年利。如果按月算,600元钱每年是收216元利息的。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小村出现了几个买卖人。买卖人有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抬钱,他们通常只用两、三个月,这种情况下,一般就按月计息,月利是5分钱。也就是说,黄上衣借给买卖人500元钱,一个月要收25元的利息,而且是先付利息。也就是说,当买卖人从黄上衣处拿钱时,只能拿走475元,等到还钱时还500就行了。

有一年,村中有个与黄上衣同姓的赌徒,名叫老举。前不久,老举输了一大笔钱,他急需翻本。可是,他没有本钱了。这时,他来找黄上衣,要从他这里抬4000元钱。黄上衣犹豫了。他犯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怕老举将本钱再输了,因为他相信老举的赌技。他担心的是老举的妻子不知道老举抬钱的事,怕她知道后二人吵架。于是,他对老举说:“钱我可以抬给你,不过,最好让嫂子来我家一下。”

老举理解黄上衣的顾虑。走后没多久,他将妻子带到了黄上衣家。老举的妻子很能说,作为贤妻,她当然不支持丈夫豪赌。可是,钱已经输了,怎么办呢?如果不捞回来,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征得老举夫人的同意后,黄上衣让老举将钱拿走了。好在老举这次没输,如期将本金和利息都还了。

小村的村民致富渠道有许多。有收鹅毛、鸭毛的,有种扣膜西瓜的,有贩卖牛皮、马皮、羊皮的。这些买卖黄上衣都做不了,因为他不擅长同人家议价。所以,除了种地以外,他只能将三年捡粪赚来的钱通过往出抬来赚取利息,然后用利息做本钱再往外抬。

一转眼,20年过去了。

除了油盐酱醋等生活所需,小村村民大的消费主要有三笔:盖砖房,为儿子娶媳妇,供书念得好的孩子上大学。

黄上衣用20余年赚的利息钱为大儿子娶了媳妇,又将小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生活上没有显得过于拮据。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的生意在当今第一发达国家美国是最上等生意——金融。

由于黄上衣是小村中第一个敢于从事私人放贷的,所以,如果说句玩笑话,他就是小村中的金融教父。

这位金融教父就是我的父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