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冯满同怎么跟来了,冯莱莱告诉他是小鼻涕孩儿说的,他提着两个大箱子走不动了。弱到一个小孩儿都知道,李重润不能忍,搬家后,他就要把上辈子的身体素质练回来。
到了冯家大门口,前面冯满同却脚步不停,还是往前走。李重润稍想就明白了“另开大门了”“嗯,一大早就在忙活这事儿呢。”冯莱莱答。“你行李都收拾好了今天就得搬过去住。”“我知道,都收拾好了,家里有板车,我的已经都装上了。”
一问一答间,已到了冯家大门的西面围墙,后面三房住的位置,已经开了门户,冯有顺和冯满成父子俩正叮咣钉木门呢。
结婚证都领了,再也不能回避,李重润上前沉声喊了爹,哥。冯有顺和冯满成
赶紧停了手里的活应了,让他进屋一起吃饭。
“他等会儿还要上班,时间紧着,我们都不吃了。”冯莱莱给回了。
李重润再一次觉着,冯莱莱在他那里可以做个初级助理了,多亏有她在,他省了多少麻烦。
冯满同已经把行李放到板车上,和冯莱莱的行李一起放好了。这时,听到动静的赵水柳也赶了出来。
嫁妆啥的都没有,被子刚凑齐了棉花票布票,还得缝两天。就让闺女这么空空地嫁出去,她这会儿是不得劲儿的。
只能心里安慰着,闺女还在本村住着,不用怕她婆家不乐意,想看了多走几步就到了,这已是多少女人盼不来的。
最重要的是守着自家多住,李知青总不好太冷落自家闺女,这样一想,心里又好过多了。
对李重润主动喊她“妈”,赵水柳心情又好转了。她心细些,李重润不愿意和他们家人亲近,又回避喊人,她早惦记是个事儿了。
眼前看,闺女婚姻还是有希望的。
目送着冯满同陪着拉着板儿车走了,三个人才各自又忙开。虽定了中午自家人摆酒,可农人的勤劳吃苦已刻到了骨子里。除了赵水柳实在脱不开身,冯有顺父子等会儿还要继续去出工的。
冯满同是个实诚孩子,给姐姐姐夫把行李提到石屋后,匆匆和姥爷招呼过,就赶回去上工了。
赵四海早起去趟山里已经回来了,有昨天他的随叫随到,冯莱莱再喊他姥爷就带了点真心实意。和赵水柳无关,只是觉着这个老头儿很好,旷达无伪,是个很值得尊重的老人。
“姥爷”只是个称呼符号,现在赵四海已经被冯莱莱归类到可以亲近走动的长辈那一栏里了。比冯家三房还要靠前一些。
看到两人大早上真搬了行李过来,赵四海脸上就带了笑。经了昨天祖孙投脾气,他对冯莱莱再板不起脸。“东西晚不了收拾,你俩先过来吃早饭。”他招呼着。
冯莱莱待要委婉拒绝,没想到李重润却抢先说“那麻烦姥爷了,我们马上就过去。”对这样积极应下饭局的李大佬,冯莱莱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会儿他咋就不嫌弃了甚至语气里还带着点热络太不寻常了。
赵四海面前,冯莱莱也不好多问,两个出了自己院子,跟着去了赵四海那里。
到了那边,近看才现,赵四
海的石屋要比他们的大。等进屋一看,果然如此,里头堂屋两侧各有一间房。
冯莱莱别的不行,就这些曲里古怪的小心思,她是一猜一个准儿。
赵四海只给女儿女婿建一个卧房的石屋,并不是不舍得钱,而是他想赵水柳和冯有顺生了孩子,长大了都养到他这边来。
老头子当年大大滴狡猾呀。
除了屋子大小格局差点样儿,家具摆设倒是差不多。堂屋里桌上已摆了饭,意外的丰盛。
干蘑菇炒腊肉,炒鸡蛋,一碟滴了香油拌好的腌胡萝卜丝,冯家黑咸的咸菜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再就是一小盆杂粮饼,三大碗热腾腾的红薯杂粮粥,红薯少,米粮多,这才是正经的粥。最紧要的是,碗盘都很干净,还没有豁口,不像冯家的,破碗旧盘子就是刷得很干净,眼里看着也腌
管不了李大佬,这样的饭,冯莱莱很愿意吃。
有一手好整骨术,赵四海从没缺过钱花,生活上自然也比别人讲究。石头屋的里外布置,还有他的生活水准,都是乡下农村里少见的。这是李重润没想到的,有些失笑,刚那会儿的心理建设白做了。
让着赵四海先坐下,两个人慢一步跟着坐了。又等赵四海先端碗喝了一口粥,两人才跟着动筷。虽嘴上说着“自家人不讲那些规矩”,可赵四海心里是极受用的。
喝一口粥,再夹一筷子干蘑菇,多久没吃这样正经的早饭了说实话,赵四海做的菜,味道只能算普通。
若刚穿来的第一时间给他们吃这个,别说李重润不带瞧,就是冯莱莱也是看不上的。可现在不是今非昔比了吗,油星子都见不了几滴的饭菜吃了几天,这个就是美味佳肴了。
冯莱莱还好点儿,昨天中午吃了顿肉解餐,晚上又吃了白菜鸡蛋饺子,还矜持些。
李重润却有点把持不住了。
昨天中午吃一顿肉后,他晚上哪还肯吃缺油少味儿的,想着今天搬出来就好了,所以他晚饭压根就没吃。
不想,现在的弱身板儿根本扛不住,这会儿已饿得头晕眼花,前心快贴到后背了。所以,这会儿李大佬吃得是全情投入,一点没见客气。最后,桌上的饭菜啥都没剩,多半儿都进了他的肚子。
吃这么多,李大佬也并没见难为情,看着赵四海家里长辈都喜欢看
我们多吃,我也不和姥爷客气。”
冯莱莱就那么眼看着,赵四海被他一句话哄顺溜了,笑得那样和蔼可亲“对,就是这样好,多吃是福,姥爷乐意管你们饭。
吃人家还不嘴短的,冯莱莱还是头一回见识到。和李大佬比起来,冯莱莱觉着自己那些弯弯绕绕的只是小伎俩,不提也罢。
吃完饭,冯莱莱起来收拾刷碗,在乡下,家务都是女人的,男人从不觉着该帮忙。
赵四海也一样,拉着李重润到旁边,他接待客人的屋里说话。当然,李大佬自己也没有那个要帮忙的意识。十指不沾杨春水的人,他眼里就没活儿。
屋里,李重润主动跟赵四海询问起窗台上晾晒的草药,难得有人关心这些,赵四海拉着他,恨不能从头给他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