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零花钱都要靠媳妇挣还想招妓?美得他!
眼看着话题要跑偏,公孙策掂量掂量怀里的剑,赶紧将话题拉回来,“巨阙厚重,展护卫为什麽不换个轻便好带的信物?”
苏景殊眨眨眼,“展护卫说他和白五爷没见过面,您带着巨阙过去白五爷知道这是南侠展昭的剑,您带其他的白五爷不认识。”
公孙策:……
忽然觉得前路无光。
找白吱吱救展猫猫的重任交给公孙先生,苏景殊没在开封府多留,告辞後直接回家找他爹看看能不能请外援从白如梦身上找线索。
老苏搓搓下巴,“为父这里的确有一好友经常流连烟花之地,只是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怕是懒得动弹。”
小小苏震惊,“还真有啊?”
老苏双手负後,“你进京多时,可曾听过‘奉旨填词柳三变’?”
小小苏:……
爹,您到底有多少好友,能一下子全说出来吗?
第21章
*
柳三变这个名字几十年前响彻京师,当时汴京名妓皆以得到柳词为荣,青楼女子之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1】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当年有多受推崇。
苏洵揣着袖子点点头,“柳词当年极盛,如今也不差。他致仕後回到汴京,落脚的客店天天门庭若市,都是来求他作词的妓子娇娘。”
可惜天下文人嫌其放浪形骸混迹花街柳巷,又厌其词靡靡之音艳的直白,听曲作乐的时候听的高兴,听完了转头还要骂上一句“淫词艳曲难登大雅之堂”。
苏洵自己是读书人,很清楚那些自诩正统的文人为何排挤柳永。
昔年柳三变踌躇满志进京赶考,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那年真宗皇帝有诏,“属辞浮糜”皆受黜落,柳三变淩云辞赋当其冲。
风流才子满腹经纶年少轻狂,初试落第心情郁郁,愤而作《鹤冲天》一词泄牢骚。
当今圣上曾经很喜欢柳永的词,《鹤冲天》一出徒增祸端,此後柳永的省试要麽不中,要麽中了也被划去,“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2】
柳七视读书人的清高于无物本就为人诟病,官家的态度摆明後更是不为文人士子所接受。
偏偏他又是个固执的人,不觉得自己的词流于烟花巷陌有何不妥,考官喜不喜欢他的文风是考官的事,考不考是他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这一考就是几十年。
柳七科举不顺,仕途也异常坎坷,好不容易改了名字进士及第,考上之後吏部也不给他派官。
兜兜转转十余年,外派出京再回京,真真应了那句“文章憎命达”。
想起客店中老来多病的好友,老苏神色恹恹。
他管不了别人,别人也管不了他。
旁人自命清高,他家几代耕读,放在那些人眼里就是泥腿子出身,都泥腿子出身了,清高于他而言没那麽重要。
苏洵年少出蜀游历看遍世间百态,比起虚名,他与人结交更看重人品学识。
要人品没人品要学识没学识,这种人再清高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