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1o班也有像舒惠静和钱增增这样喜欢起哄的同学,爱叫他“吴姐”。虽然表面上他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但要说完全不受影响,那也不全对。
不过,高三时的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
有一次,他偶然帮助舒惠静解决了一道棘手的物理题,舒惠静随后主动找他谈心。
期间,舒惠静不仅对自己高一高二时不够成熟的表现向吴震寰道了歉,还提到高老师当时是如何劝他的。
听着他的话,吴震寰也感到目瞪口呆。他自我劝慰的方式,无非是“欺负自己的人,看自己反抗越凶,就会欺负的越来劲”,如果不理他们,他们就会觉得无聊。
而高老师却角度新奇,直接是从性别平等的角度批驳了舒惠静嘲笑吴震寰的“理论基础”。
“你觉得你是个男生就很了不起吗?吴震寰声音高,声音像女生又怎么了?难道你看不起女生?来呀,你敢在赵华枫面前说这些话吗?”
至此之后,没有了舒惠静这样自以为在开玩笑、实际上可能伤害到人的同学带头起哄,1o班的其他同学也渐渐收起了不合时宜的玩笑,班里的气氛更加融洽,再也没人敢轻易拿吴震寰开玩笑。
获得保送资格的吴震寰虽然不用参加高考,但他依然每天按时来学校,只是时间安排更为自由。
偶尔,他会挑几节自己感兴趣的课,比如语文课上分析文言文——这是物理之外,他少数喜欢的课程之一。
与此同时,1o班的物理老师林鹏因为晋升,转移到了行政楼工作,但他特意将自己原本在年级组办公室的办公桌留给了吴震寰。
他可以在这里自习享受教师办公室比学校图书馆更快的网。
当然,“特别待遇”也不是无偿的,代价就是帮精力转移到行政事务中的林老师分担一部分答疑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震寰俨然成了1o班和竞赛班的物理助教。
1o班的竞赛选手并不止吴震寰一人。参加生物竞赛的秦添,已经在山南通讯技术大学黄教授实验室实习,成为众人抢着请吃饭的“明星小学妹”。
但秦添对生物竞赛的投入并不深。她更大的目标还是高考。
尽管黄教授对她很欣赏,甚至有意为她铺路,但秦添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绝不是这里。
自从上高中起,父母就对她寄予厚望,甚至直接期待她早日替家里赚钱养弟弟,上了大学更不得了。
山南通讯大学的分数线低于秦添的目标,这里的药学实验室也非顶尖平台。
如果选择考取山南,以求继续在黄教授的实验室里当“得力助手”,不仅会让自己的潜力被局限在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更可能让她难以彻底远离家庭的束缚。
正因如此,秦添将生物竞赛当作一种“玩票”的经历,最终拿到了省二等奖,未能入围全国决赛。
但她对此并不遗憾。就像高老师经常对她说的那样:“把伤害过自己的一切,化作未来反击的利剑。”
秦添明白,无论黄教授和实验室的师哥师姐们对自己多么友善,本质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你帮我干活,我给你工资”。
正好借口高三学业繁忙,秦添去实验室帮忙的频率,从以前的一星期一次降低到了三个星期一次。
她希望,这样能淡化自己和实验室众人的情感纽带,同时最后告别的时候不至于太过不舍。
参加化学竞赛的刘二明成功拿下了省一等奖,虽然遗憾未能获得保送资格,却拿到了哏都大学高考降分录取的资格。
从小,周围的人就知道,刘二明是个对化学痴迷到近乎走火入魔的孩子。因太过热衷化学实验,刘二明多次偷偷从学校实验室带走药品,回去做自己的“研究”,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可是自从王伟事件之后,他也似乎开始思考、反问自己:究竟是化学那繁复却井然有序的知识链条吸引了他,还是化学实验的神奇有趣,亦或者仅仅因为说出“我喜欢化学”这几个字能带来一种令人羡慕的优越感?
刘二明不好说他对化学的热爱全部来自于最后一种,可最后一种因素也占据了不小的部分。
王伟在病床上溘然长逝后,谁都不知道刘二明和他的关系,可刘二明却已经将王伟当做了自己的终身导师,开始思考自己学习化学的目的。
从此。三中的化学老师们清静了,原本常年“流窜”在实验室寻找新奇药品的刘二明变得低调了,反倒开始钻研书本。
哏都大学正是王伟的母校,化学竞赛这一结果也让刘二明对未来更充满了希望。他立志,要和精神导师一样,用化学为人类造福。
与此同时,1o班的同学们也迎来了在三中最后一个学期的生活。这段时间,三中搞出了一项素质教育活动,虽然听起来像是“瞎折腾”,但其实同学们都挺欢迎的。
作为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运夏市经济展相对受限,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尤其不如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甚至还比不上部分沿海普通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