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1990从鲍家街开始云盘 > 第533章 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第2页)

第533章 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第2页)

“恐怕不行。”顾峥摇了摇头,“这个故事类似于《边城》,但是主题太过单调,内容也空洞。通篇看下来,没有一个角色让我记住的。”

“这么差么?”王宏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随后又不甘心地看向贾樟柯,“老贾,你说呢?”

贾樟柯见躲不过,只能抬起头来,委婉地说,“可以投递试试,反正告示上也没说每人投递作品有限制,普遍撒网,也是个好策略。”

王宏伟不傻,自然知道贾樟柯的意思。

投递可以,但是希望渺茫。

“既然如此,还是不去献世了。”王宏伟倒也洒脱,很快就整理好心情,又问他们,“你们的剧本呢?”

“还没准备好。”二人几乎是同时回答。

王宏伟撇撇嘴,“你们就知道磨洋工,征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别错过了,倒是后悔莫及。”

“这次征集时间也太短了。”顾峥叹气,“而且是卡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哪有时间做这些。”

“人家给出这样的时间,意思就不是让咱们投新作品。再者说了,短片的剧本内容少,真要写新作品,一个月也完全够了啊。”

顾峥笑道,“老王你加把油,我们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就靠你扬名立万了。”

他们三人都是燕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学生,同住在一个宿舍。

所谓的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其实就是他们三个人在前年成立的,之前他们还一起拍了《有一天,在燕京》,只不过反响很差。

本来,这段时间他们正在筹拍他们的第一部长片《小武》,但是忽然出现的短片征集,让他们决定先把《小武》放一放,先把这事给搞定。

“要不……”顾峥看着另外两人,欲言又止。

“怎么了?说啊,还卖什么关子。”王宏伟撇嘴道。

“要不然,我们把《小武》的剧本缩一缩,弄个短片剧本,投过去?”

顾峥的提议,让贾樟柯想起了他们之前拍的《小山回家》,那就是一部“短片”。

与其说是短片,倒不如说是一部“不够长的长片”。

《小山回家》的时长是五十分钟,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长,说它是长片太短,说它是短片又太长。

很多电影节,对长片的规定是六十分钟以上,而对短片的规定是三十分钟以内。

如果按照电影节的规定,那《小山回家》既不是短片也不是长片。

可惜没有“中片”的说法,不然《小山回家》应该算是中片。

当时因为看到学校附近的农民工,他们决定拍一部跟农民工群体有关的电影,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拍贾樟柯写的那个剧本。

后来经历四处借钱、求人借器材等艰难过程,终于完成了时长五十分钟的《小山回家》。

电影拍出来之后,他们先在寝室放映。

当时大概有二十多人来看,不过十五分钟之后就走了一批,等到电影结束,就只剩下他们几个在了。

当时顾峥的心态都崩了,直接把录像带锁在抽屉里面,让贾樟柯不要再拿出来丢人现眼。

不过贾樟柯不甘心,又带着录像带去燕京大学放了一场。

燕大的学生还挺给面子,不但把电影看完,还借着电影讨论起中国经济跟农民工的问题。

再后来,95年的时候,这部电影意外拿到了香港印象节的奖。

也正因为这个奖,才让他们有希望拍《小武》。

“我看是可以的,如果剧本通过,直接就可以拿到投资了。我听说,剧本通过后,能拿到的投资在几万到几百万不等。”王宏伟说道。

“几百万?”贾樟柯表示不信,“你听谁吹的牛逼?短片能花几百万?”

“反正是他们这样传的,不过投资什么的其实不重要吧,关键是,如果真的剧本通过,周彦的工作室愿意拍,那拍摄的器材,后期的制作就不用操心了。”

贾樟柯点点头,其实他们的预算主要就花在这些器材跟后期上面,真正的拍摄花不了太多钱。

他们并不准备请专业演员来拍,甚至有些角色直接自己出马。

如此一来,就能省下不少片酬。

除了演员,他们这些制作人员也都不需要任何工资,只是花费一些路费、食宿费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