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于小姐不嫁人番外微博 > 第23节(第1页)

第23节(第1页)

这来上海的第一场戏,到此刻终于落下帷幕。宋麒站起身,将卧室的灯绳拉了一下,房间里便只剩下门外散落进的星光。于曼颐听着他脚步声消失在门外,自己的眼睛也慢慢适应了黑暗。

她在黑暗里眨了眨眼,突然从床上跳下去,摸出自己装了学费的钱袋,将那欠条一同塞进去了。

我有十六元,报社新发的插画薪水三元,加起来十九元,比学费还多一元。多出这一元用来还给宋麒来回的车票钱。

这算数是于曼颐和宋麒吃早饭时算出来的,想到她这钱包今天就要彻底空下去,于曼颐的心在滴血。宋麒察言观色,问她是否要启用借条,数额随意填写,被于曼颐严词拒绝。

她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眼里可不是只有铜钿。她要将欠条攒着实现更有价值的事,至于这事是什么,她还没想到。

然而她这想法让宋麒提心吊胆,须知这世上能兑换成钱的东西都不难实现,于曼颐不要钱,宋麒很担心她要自己的命。

可见无产阶级的命运全然不在自己手中,而地主天生就是地主,没有生产资料,也能从虚空里生出欠条。

为了不耽误时间,宋麒仍然没有在里弄里吃早饭,省得被房东太太捉住盘问。两人早早吃完馄饨,便去了函授学堂所在的吉安路。前面已经有人在排队了,看来陆越亭真是名声响,也不愁生源。

于曼颐快步站去了队尾,又将手伸进钱袋,用拇指摩挲着那些大洋的背面。而宋麒和她嘱咐了几句话,便抬手叫了辆黄包车,去霍记者工作的申报馆要她的照片了。

宋麒一走,于曼颐就觉得无所适从起来。

她在绍兴都极少单独出行,即便去也是去东城那样熟门熟路之处。这是她第一次来上海,一个人站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周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总是有些紧张的……会不会有人抢她的钱袋呢?

于曼颐这样想着,立刻将手伸到钱袋附近,攥着那块衣服,谁也伸不进口袋。

队伍微微往前了一点,她也跟着走了一步。前面刚才有四个人,走了一个,离她第三位的一名妇女便探身冲着打开窗户的报名处询问了什么。

然而说了没几句话,于曼颐忽然听到坐在窗户里的员工很不耐烦地大声说道:

“真麻烦,真麻烦!我就说,咱们陆老师,能不能别再招女学生!”

作者有话说:

Trymybest恢复日更!

第37章大上海(三)

◎初见大上海◎

城里人的暴躁与乡下不同。乡下人说话也会很大声,但那更像是语言无法表达思想的焦急。但城里人大声说话的时候,就如同一台散着机油味的机器突然在运转时突然爆裂了。

于曼颐站在队中,嗅见了机器爆炸的刺鼻气息。

她看见那人从窗口后站起身,将窗户往上推到最大,而后探出了大半个身子。他把那名妇女的报名表扔回去,说:“报纸上写的清清楚楚,女学生报名,得丈夫或兄长陪同。你一个人来,又叫我通融,我到底怎么给你通融呢?”

“学校最近很忙,不要给我们增加工作负担了!”

他态度又急又凶,将那本就没什么底气的女人呵斥到了一边,又将目光转向队伍后面,敏锐地看到了于曼颐。她与前后来报名的男学生都有些距离,身边明显也是没有丈夫或兄长的陪同。

她心里祈祷千万不要被点名,然而下一秒,那人的手就举起来了。

“还有你!”他用手指指着她,“你也是一个人么?一个人就不要排队了,浪费什么时间?既浪费你的,也浪费我们的!”

他们之间颇有一点距离,于曼颐迫不得已,只能提高声音说:“我有人陪同的,是我哥哥,但是我哥哥……”

“——我哥哥去拿报名的照……”

“——那就等你哥来了再说!”

两道声音一起响,对方的比于曼颐大好多。队伍又往前动了一格,于曼颐前后都拿到了报名要填写的表格,唯独把她空过去了。填过表格的人另排了一条缴费的队伍,而她既没表格,又没照片,也没有陪同的兄长。

她排不进队伍,只能找一片阴凉等着宋麒过来。刚坐下一会儿,昨日那个给她发传单的小姑娘就又鬼鬼祟祟地过来了。

她这次没给她发传单,开口就问:“姐姐,你还是非要上他家的函授课么?人家都不让你排队呢。”

于曼颐谨记宋麒对她“易于受骗”的评价,看了一眼这个比自己机灵不少的小鬼,坚定道:“是要上他家的。”

对方看了一眼门外“陆越亭”三个大字,回过头,很是不服气:“到底比我老师好在哪里?凭什么他就从不发愁生源?”

她是看着于曼颐说的,样子倒真像是在提问。于曼颐迟疑片刻,觉得自己有问不答不大礼貌,便对她将宋麒昨日的话复述:“或许是因为大家来学画,都是想学个安身立命的法子,然后找工作。人找工作,就要看学校出身,陆校长的名气,总归是……”

“我们姜校长在欧洲也是很有名气的!”那小鬼不听便罢了,听到这样的说辞,立刻火冒三丈,“只是刚回上海,名气还没打响罢了!你们看不上我们,我们还看不上你们呢,哼!”

她这下完全不要把于曼颐拉过去了,狠跺一下脚,转身就往与陆越亭画室相反的方向狂奔,一边跑一边怒气冲冲地喊“有什么了不起”。

于曼颐觉得自己方才虽说是说了实话,但实话未必礼貌,也就触怒了这孩子。她后悔地揪了揪手指,看见报名的队伍渐渐缩短,心中先着急宋麒怎么还不回来,又延伸到这传奇还是得眼见为实——

小邮差口中的上海滩红木铺路,然而从昨日到今天,呈现在于曼颐眼前的,却只是一条平平无奇的马路,一个斤斤计较的房东,一个暴躁易怒的画室员工,和一个玻璃心的传单幼童。

绍兴女儿于曼颐头一次触电大上海,坐在法租界的梧桐树影底下,长长叹了口气。

“照片还在印刷厂?”申报馆门外,宋麒因为霍时雯同事的工作效率十分郁闷。

“是啊,今早发到各家报社,昨晚送到印刷厂。那些印刷的材料中午去取,拿回来也要一会儿呢,”民国白领霍时雯一早上忙得脚不沾地,刚有功夫出来给宋少爷答疑解惑,“你要是看不惯,就快帮我去领导那告他们一状,我早被这些同事气得没脾气了。”

“还有别的洗出来的么?”

“没有,你自己做报纸,还不知道洗印照片的速度么,”霍时雯道,“那有个访客喝咖啡的地方,你去坐坐吧,送回来我马上拿给你。”

“那我得回去和于曼颐……”

“你去了,再回来拿,再去,”霍时雯道,“在绍兴待久了,忘了上海的远近?且坐着吧。”

屋子里又有人在喊名字,霍时雯应了一声,匆匆转头离开。留下宋麒站在申报馆外面的大理石砖墙底下,也长长叹了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