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朱允熥知道这三人分别叫安飞,安佑,安勇。
是没出五服的同族兄弟。
“你们村的耆老士绅知道你们敲登闻鼓吗?”
这三人出于对官府的不信任,对朱允熥问道而这问题非常的敏感。
但因平又不是那种玩花花肠子之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朱允熥也不点破,进而又解释道:“要是不知道的话,你们就别和孤一块进村了,孤自己去就行了。”
“就以那些耆老士绅所干的事情,又不能他们都砍的,你们终还是要在村中生活的,把他们得罪的太过分于你们没好处。”
听罢,他们这才知道误会朱允熥了。
大部分百姓还都是淳朴善良的,知道误会了朱允熥之后,脸上所呈现出来的不好意思,较之之前对朱允熥的怀疑还要更甚很多。
“去县衙和应天府尹后,那里都有公文到了耆老那里,这次。。。。”
县衙和应天府只要尽快平息事态,把公文到耆老们那里,是干脆利索解决事态的最好办法。
而朱允熥要的是把这个事情长治久安的解决,自然不会一股脑把这事儿捅出去从而提升庶民百姓和耆老士绅之间的矛盾。
听安飞说明情况后,朱允熥道:“那你们三就别和孤一块走了,这段时间你们就留在村里,朝廷随时会再通传你们的。”
他们三个作为原告,哪怕不需要他们作证,也得把最后的处置结果告诉他们。
之后,朱允熥又把那些护卫分散出去,他则只带了陈集林雄和治于实三人进了村。
安飞他们所在的村叫安家集,大部分人基本都姓安。
朱允熥几人到了地儿后,便沿着田里的庄稼往里面走。
问题既然是出在田里,自然也就需要先从田里着手了。
水田大部分都是阡陌相连的水稻,旱地里则是玉米土豆红薯等物。
不用说,大部分水田是地主富户的,旱地则属于普通的小民百姓。
即便是有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水稻麦子那都还属主粮。
即便是小民百姓,也还需水稻来贴补。
因而,那些种植水稻所需要的水田那些富户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那些长不出水稻的旱田一早属小民百姓所有,有了能是适应于旱田生长的玉米等高产农作物自然会争相种植。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作物的高产有利于这些小民百姓养活更多的人。
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土豆即便再好吃那都不能作为主粮,吃多了也会有吃腻的时候。
即便隔三差五想吃,完全也可以从市面上买来。
这样多方面原因结合之下,不仅是这么个小小的安家集,就是整个大明都是这种情况。
那些富户地主仍然在种植水稻小麦等主粮,玉米土豆红薯等则由小民百姓在种。
不过,不管是谁种啥,谁都不会和地里的庄稼开玩笑。
无论走到哪里,上下都会是一片绿油油的生机勃勃景象。
朱允熥沿着地头一步步往下走去。
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道路非常的泥泞,朱允熥即便一再避着水坑,但鞋底的泥却也早就沾得非常厚了。
不仅如此,太阳刚刚悬挂在天上,蒸的地上还未干涸的雨水让人犹如掉进了蒸笼里似的。
朱允熥不过只是走了区区几步路就非常难受了,地里那些干活的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
沿着不算宽阔的小路大概走出了数百米,朱允熥正愁该如何打开突破口之际。
突然,前面田里出现了一阵嘈杂,外加数道悲戚的哭喊之声。
村里的具体情况朱允熥一无所知,他微服进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地里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要是再没有突破口的话,他也只能是随便找个人,问问是给自己种还是给别人种之类的情况了。
但这些,很明显不够他解决这一问题。
“走,过去瞧瞧。”
朱允熥抓住这一机会,大步流星赶至声音传来的方向而去。
只见,一队人马正骑着马挥砍地里已经快一人高的玉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