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亲就有有‘三媒六聘’之说,三书是‘聘书’、‘礼书’和‘迎书’,三媒是男方请的媒人、女方请的媒人还有中间牵线之人。‘六聘’是指纳礼、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不过乡下人成亲却是没有这么麻烦的。男方只要先请个媒人上门说媒,如果女方家里同意,改日媒婆就会带着小礼上门更换双方的庚贴,合完双方八字后,没有相冲,媒人就会带着聘礼上门交换婚书,然后两家定个吉日,到时候男方亲自来迎娶新娘。
萧睿宸是不想委屈夏书瑶的,所以第二日一早,他就去了镇上,去书院里,请了崔景焕的夫人来帮他上门提亲。
对于萧睿宸的这一举动,夏沈氏是很满意的,这说明男方看中女方。聘礼是按着薛家沟的习俗来办的,皆是双数以取其“好是成双”之意。分别是两对活鸡,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白酒四坛,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四色糖,各一包。茶叶各色果子各两包、银簪一对,各色布料共四匹,聘金是八两八,取发发之意。
其实这八两八钱的聘礼在薛家沟来说已经是很多了,一般都是二两二钱,只有条件极好的才会多给,但是最多也就是六两六。
萧睿宸原本想给更多的,权衡之下只给了八
两八钱的聘礼,可是他已经决定将他所有的银钱都交给她来管理。
萧睿宸虽然不是很懂这些,上一世这些东西都不是他亲力亲为的,可是他要娶夏书瑶,自然是将这些都打听清楚,然后每一样都准备上,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
婚期定的比较急,最近的宜嫁娶的日子就在后天,十月十八。
夏沈氏也命夏元正开始给夏书瑶准备嫁妆,茶叶、生果、莲藕、芋头和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意即长命富贵、鞋(一对):意即同偕(鞋)到老、扁柏、姜、茶煎堆、松糕、回聘金八两八钱,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夏沈氏已经准备给夏书瑶二百两银子当做私房。
十月十八,黄历上写着宜嫁娶。书瑶是被书静给叫起来的,昨儿晚上阿奶找她说了很久,一开始是告诉她持家之道,后来就,与她说了一些不可言说之事。她胡思乱想了一夜,直到外面鸡都叫了才睡着。
夏沈氏一开始也没叫她,可是眼看着已经要到中午了,就让书静去叫她起床,傍晚就要举行婚礼了。
夏书瑶起来后,先是喝了一碗粥,然后开始洗澡,等头发干了之后,才穿上那件鲜红的嫁衣。这嫁衣还是前年就准备的呢,幸好当初做的时候放了一些,现在穿正合身。只是上面的刺绣倒是手艺一般,因为是她自己绣上去的。上面的鸳鸯勉强能看。
全福人是里正家的,先是说
了贺喜的话,然后就开始给书瑶开脸梳头。
开脸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谓全福妇女进行操作。
里正家的先在书瑶的额前、两颊、眉毛四周,嘴唇上下和下巴各处汗毛多的地方,擦上一些“开面粉”,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股棉线,拉成夹子状,用力依次在额、颊、唇、颏等汗毛稠密的部位反复绞夹,书瑶轻声呼痛。
可是里正家的只是笑着让她忍忍,说是新嫁娘都要经过这一遭的,直到把汗毛绞得干干净净才罢休。此时,夏书瑶觉得自己整个面部都已经变得麻木了。
然后便是梳头了,梳头的规矩也多,要唱贺词,梳成妇人头。“一梳梳到尾;二梳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夏沈氏轻声说道,夏书瑶这会却已经有些眼眶泛红了,哽咽的说道:“阿奶……”
夏沈氏眼角也泛泪花,“如果你阿娘还在的话,应该让你阿娘给你梳头的,如今只能阿奶给我瑶儿梳
头了。”
里正家的见夏书瑶的眼泪就要落下来了,她立马说道:“大喜的日子可不许哭,书瑶这妆画好了,不能哭花了。”
其实书瑶也没化什么妆,只是在脸上打点脂粉,用炭笔画了眉毛,又涂上了红嘴唇。
快傍晚的时候,听着外面响了鞭炮,里正家的拿来了盖头,盖在她的头上。
夏书瑶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原本应该由张氏为她送嫁,可是张氏早已离世,便由夏沈氏“哭上轿”。“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叮嘱的话语。夏书瑶含泪跪别父亲和阿奶。
原本应由书瑶的兄长抱上轿,奈何她是长女,便由夏思铭背着她上轿子。等到她坐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
因为新房就在夏家,所以花轿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后,又抬回来夏家。夏书瑶坐在轿中只知道外面很吵,从未有过的吵。她也很紧张,从未有过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