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伸手一递“回礼。”
乐瑶“”回礼用勋功章倒也不必如此。
但韩大队长坚持给,她就勉强收下瞧两眼。
等把勋功章拿到手,看着那枚特别具有年代特色,或者还具有特殊意义的奖牌,乐瑶也不着急走了,笑着看向韩愈“现在天色还早,或许我可以提前陪你过一下中秋节,你给我讲讲关于这枚勋功章的故事”
韩愈乐意之至,点头答应下来。
小桌子小板凳很快在院里摆好,韩愈端上茶水果子,乐瑶月饼花生,不到一会儿就凑上一桌满满当当的东西出来,很有过节那个味了。
一切准备妥当,乐瑶坐下一边吃月饼一边嗑花生,一边听着韩愈讲故事。
“那是前几年的秋天,就和这个时候差不多的季节,我和几个战友接到任务去西南边陲”韩愈缓缓述说出当年的那些事,眼前仿佛闪过那时候的一幕幕画面,刻满他和战友们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
乐瑶静静地做一个倾听者,听他慢慢回忆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年月,心中忍不住生出无限敬仰。
真是一群可爱又勇敢的人啊,勋功章是他们无私奉献的证明,代表着昔日英雄般的过往,意义不同一般。
可他现在把它送给了她。
乐瑶摸索着手中的奖牌,再看看仍然在那里平静讲述奖牌由来的男人,心头突然控制不住地怦怦跳起来。
久违了,又是心动的感觉。
他好帅,她再一次不能自已地喜欢上他,想想也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叭。
乐瑶杵着下巴,看着他不知不觉地眉眼都带上了笑。
等他徐徐讲完,她忍不住鼓起掌,然后问“你把这些讲给我没关系吗我好像听说部队里对于任务都要保密的。”
韩愈收敛了回忆的神色,摇摇头“放心,我讲的都是能讲的,已经过了保密期的。”
再说,他现在已经专业归乡,除开一些死也不能说出口的东西,其他讲出来其实都没什么妨碍,不然他也不会讲给乐瑶听了。
“既然这枚功勋章对你如此有意义,你真的要送给我当回礼”乐瑶确认道。
韩愈点了点头,说送她就送她,不过期待能有拿回来的一天。
什么情况下才会在送出去后还会拿回来当然是他们成为一家人的时候呀。
乐瑶领会到他话里的深意后,脸上不禁一红,难得羞涩。
两人正渐入佳境,大院的门忽然被敲响,是水叔过来喊韩愈去吃饭了,同时狗娃也听他奶的话跑过来,看看乐瑶这边忙完没有,忙完就趁天黑之前赶紧回家。
乐瑶顺势离开,揣上那枚意义非凡的功勋章,感觉像是在怀里揣了一块烙铁,灼的她心尖烫。
中秋一过,天气很快转凉,地里也到种冬小麦的时候了,大队上开始了又一次的播种任务。
播种比秋收容易,只需要一部分队员就可以了,所以这回队小学没放假,孙彩霞他们没有再跟着去上工。
冬小麦种下之后,深秋来的很快,眼看着一场秋雨一场凉,人们身上的汗衫迅换成棉褂,秋衣秋裤也都拿出来穿,夜里还要盖上薄被子,否则早上可能会冻醒。
李婆婆这时候开始收获自留地里的菜,弄回家腌成小菜或晒成菜干,为过冬做准备。
队里闲着的老人基本都是这么干的,有的甚至全家都忙活起来,像松鼠一样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尽可能多的储备食物。
乐瑶就看到有家里孩子多但壮劳力少,分的口粮不够吃的人家,大人带着小孩一家子一起去别人收了的菜地里捡漏,完后弄回家收拾一下储藏起来,等到冬天和来年青黄不接的三月时,拿出来照样是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往常李婆婆也是这么来的,现在有乐瑶在,他们祖孙倒不必再如此艰难过冬,不说过得多好,起码粮食是绝对够吃的。
李婆婆对乐瑶很感激,还说要给她做棉衣棉裤穿,自夸手艺不赖。
她要不提,乐瑶都差点忘了这事儿,本来可以在拼夕夕上买冬天的衣服穿,但那样太显眼了,不如弄些布料和棉花让李婆婆给她做两身外穿的,到时候好裹住里面的保暖衣。
李婆婆接下这个活,立马穿针引线手脚麻利地给她裁剪起来。
同时,乐瑶在供销点也上新了布料和棉花,但买的人却很少,起初基本无人问津。
老乡们在这方面大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到必要时候,很少做新衣服,更不用说费布又费棉花的冬衣了。
之后随着冬日临近,这两样冬日的必备品才逐渐有销路,主要卖家还是知青群体,以及队里那些打算在年底为孩子相看、嫁娶的人家。
知青就不说了,新来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带着冬衣过来,这个时候只能想办法凑钱买布买棉花新做一两身,不然总不可能冻着过冬。
至于其他人则大都是为了体面,好给家里适龄的孩子说亲,相看时要穿,结婚时要穿,都是面子。
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他们很能狠得下心出波血,只有一些家里条件特别困难的人才会连相看、结婚的时候都借别人的衣裳,打肿脸充胖子。
“这种人家不到万一是不能嫁的,嫁进去吃不饱穿不暖不说,还要被当做老黄牛使唤,以后那日子苦的哟。”
李婆婆边做衣裳边给乐瑶絮叨,乐瑶没怎么听,倒是来串门的孙彩霞听得津津有味。
孙彩霞今儿个休息不上课,下午等乐瑶收了工就颠颠地跑来她这儿串门子,捧完李婆婆的场子后才道出来意,问乐瑶“你今年回不回家”
“知青能回家吗”乐瑶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