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李亨平定安史之乱 > 第20章 李泌的计策(第2页)

第20章 李泌的计策(第2页)

“先说下策。”李泌捏了捏胡须,慢慢说道,“下策乃是放弃长安,退往灵州,与郭子仪朔方军汇合。

如此,可以暂避叛军锋芒,避免在长安与叛军优势兵力决战。同时可以借助回纥、突厥势力,重整军备,构筑防线,等待时机,相机而动。待叛军疲敝,可趁机收复两京,扫清残寇。

“此策甚为不妥。本宫奉圣上旨意留守长安,断无放弃之理。若放弃长安,寒了天下臣民之心,无异于自掘坟墓。

本宫即便就是战死长安,也决不后退!”李亨态度坚决地否决了这个方案。

他太熟悉这段历史了。唐玄宗出逃之后,长安落入叛军之手,屡遭洗劫,可谓十室九空。

当时的长安城人口过百万,乃世界第一大城市,是亚欧大陆的中心。

他还记得,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若是将如此盛世长安拱手让给叛军,那就是犯罪!

既然自己穿越成了李亨,那就一定要守住长安,保护大唐子民,恢复盛世大唐!

现在,他已经将这个目标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此乃下策,殿下直接排除,山人深感钦佩。”李泌欠身道。

“那中策如何?”李亨问道。

“以太子身份主政,坚守长安,收复东都。”李泌十分干脆地回答。

“同时,召陇右、朔方、淮南等节度使起兵前来会战,或有可为。”李泌将目光投向李亨,接着说道,“但是,圣上巡幸蜀中,如天有二日,名不正,言不顺,朝中各方势力或观望,或徘徊,或有别念,恐生肘腋之患。

如果谗臣趁机进谏,离间圣上与太子,如此,太子殿下危矣。

太子殿下不稳,就是我大唐不稳。”

李亨看了看李泌,若有所思。

“因此,山人以为,太子殿下应因天下之失望,登基为帝,早定大义。”李泌铿锵有力地说道,“一则可以凝聚各方人心,避免群臣观望徘徊。

二则可摆脱当前名不正言不顺的困境,以皇帝之尊发号施令,调度各方更为顺畅,不再受诸多掣肘。

三则可昭示天下,大唐绝不屈服于叛军,新君将带领大唐子民与叛军奋战到底,重振大唐昔日之雄风。”

李泌起身,单膝跪地,恳切地说道:“请太子殿下早定大计,切不要辜负了天下苍生!”

李亨听后,心中不禁一动,李泌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

但是,他还有顾虑:“先生此议虽然有理,但父皇尚在,本宫若是贸然登基,一则名不正言不顺,二则恐落不孝之名,被天下人耻笑。”

李泌站起身来,摇摇头,缓声道:“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今国难当头,形势危急,非寻常可比。圣上巡幸蜀地,数千里之遥,如何掌控局势?殿下留守长安,若不能及时正位,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御敌?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请殿下为大唐社稷着想,为黎民百姓着想。

待日后平定叛贼,再迎回圣上,也可以全殿下的一片赤诚之心,天下人也必能谅解殿下的苦衷。

如今天有二日,山有二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殿下早拿主意。”

李亨陷入了沉思。

历史上,李亨退到灵武之后,在裴冕、杜鸿渐、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的劝进之下,自立为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历史上的李亨就是这么干的,自己一个熟读历史的现代人,为什么反而患得患失呢?

平心而论,他对李亨自立为帝这一节是有看法的,因为无法解决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直到李隆基下诏传位给李亨,才算是解决了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

但是,李隆基真愿意传位给李亨吗?并非如此,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

所以,即便李隆基事后从大局出发,承认了他的帝位,也不免于大节有亏。

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名节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容易导致行不果。

自己以后还要带领大唐迈向新的高度,绝不能在这些地方留下隐患,被人诟病。

想到这里,李亨缓缓说道:“先生所言甚是。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仓促决定,容本宫细细思量一番。”

他觉得,只要自己守住了长安,打下了洛阳,这皇位迟早就是自己的,父皇一定会主动禅位。

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虽然都是禅让,而政治意义与影响力完全不同。

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大唐皇室政变不断,不就是因为太宗皇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吗?

李泌点头道:“殿下慎重考虑亦是应当。只是局势紧迫,还望殿下早做决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