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军营,伊籍立刻下令:“去山上采集透明的树脂,越透明越好!”
质子营全军出动。
蛮人们在山林里奔跑寻觅,很快,就搜集到了大量杉树和松树的树脂。
伊籍剔除掉碎小的,剩下的树脂里,绝大多数都有点泛黄。
但也有很少一部分,通透明亮如同白玻璃。
伊籍取其中最透明的一批树脂,用温水清洗,再让人放在热水里泡软。
擦干后,用模具压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
等它们冷却成型,再抛光,然后涂上一层清漆,填补天然树脂表面的微小孔隙。
于是,伊籍得到了透明度很高的树脂镜片。
这样的镜片,与后世合成树脂镜片相比,存在一个缺点。
它们硬度很低,轻微的摩擦,都能在表面留下印痕。
然而,后世制作树脂眼镜的固化技术,需要大工业基础和高科技。
伊籍做不到。
他只能将就着,非常小心地使用。
接下来,就是制作望远镜。
伊籍搜索脑细胞,得到了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制作方法。
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单筒望远镜。
伊籍命令工匠,按照镜片大小,用相对柔软的黄金,敲打出一大一小两个能够套在一起的圆筒。
在大小圆筒的一端,小心地镶嵌上镜片。
然后两个圆筒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伊籍制作了两种类型的望远镜各三套。
一种使用了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也就是伽利略式望远镜。
另一种使用了大小两个凸透镜的组合,也就是开普勒式望远镜。
伊籍命令士兵在大约一百米开外,树起高约一米的标杆。
他调整望远镜镜筒,进行测试。
在拉伸和缩短两个套筒的过程中,他获得了清晰的标杆图像。
伊籍发现,凹凸透镜的伽利略式望远镜,能够得到放大倍数约3倍的正向图形。
而两個凸透镜的开普勒式望远镜,可以得到放大倍数约6倍的倒立图形。
各有利弊。
放在后世,这样的望远镜,只配在公园门口的地摊上贩卖,根本入不了发烧友的眼。
();() 但在三国时期,它们就是神器。
伊籍很高兴。
他让工匠再用黄金敲打出大小合适的镜盖,小心地盖在望远镜两端,保护镜头。
然后用上好的木料制作镜盒,里面放丝绸填充,将望远镜轻轻放了进去。
外面再用布袋套起来。
伊籍背着布袋,去找诸葛亮。
诸葛亮没在军帐里,童子说他刚刚离开,去曹吴前线了。
真是的,说好等我一天的,怎么才半天就出去了?
伊籍赶紧跑出去,日下追诸葛亮。
好在没走远。
“孔明兄慢走!”
“亮有急事,机伯贤弟莫追。”
“就两句话。”
“我猜你想借钱,先说好,东风可借钱不借。”
难怪等不及就出去,肯定是他丈人黄承彦,派人来说了借钱的事。
伊籍追上去,拉住诸葛亮衣袖道:“啥都不借,给你看个宝物——望远镜。”
伊籍把三倍伽利略望远镜递给诸葛亮,指导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