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秦朝我为皇 > 那些败家的皇二代们(第1页)

那些败家的皇二代们(第1页)

农民起义后,胡亥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宫里醉生梦死呢。消息传到宫里时,胡亥根本不信,卑贱如蝼蚁的黔首怎么敢起兵造反啊,不要命了吗?加上左右的人都跟他说陈胜吴广不过是几个盗贼,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地方官也在积极追捕了,相信很快就能把陈胜吴广抓捕归案,等抓到后一定要对他们俩处以极刑。

下边的人这么说,胡亥就这么信,他没再管,继续他的玩乐事业。

其实不止胡亥,可能当时秦朝所有的高层都觉得这一支起义军不过就只是几个盗贼,他们很快就能平叛掉。秦国高层有这样的想法和认知很正常,毕竟秦国当时那么强大,军队又强悍,武器配备无一不精良,这样的他们收拾几个搞事的人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吗?

如果是之前,如果民众没被逼到绝路,或许秦朝还真的就轻轻松松的镇压掉这次起义,但他们这次面对的是无数活不下去的黎民,是无数想要推翻秦朝的百姓,这就注定了这一次的事没那么容易解决。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陈胜吴广一开始起义时,人数只有九百左右,等到他们攻下楚的古都陈,他们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

乘这个字不陌生,我们读古言时经常看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注1)

那么乘是什么意思呢?乘是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千乘之国也就是说拥有兵车一千辆的国家,人数的话是十万。陈胜吴广那时候有兵车六七百乘,也就是说有兵士六七万人。除了这个,还有战马千匹余,战士数万人,恐不恐怖?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起义的队伍就从九百人扩展到快十万,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

陈胜攻下陈后,以陈为都城自立为王,国号张楚。称王后他派吴广进攻荥阳,另派起义军南取九江,东南取广陵,西南取南阳,北取魏地,又让周文直取关中。

周文这一路进军十分顺利,等到他到函谷关时,已经拥有兵车千乘,步兵数十万人,浩浩荡荡的攻到戏,函谷关危,咸阳危,秦朝危。

秦朝君臣看到这呼吸都停了一瞬。

哪怕现在函谷关外并没有周文的军队,哪怕天幕上说的是十几年后的事,可这会儿看到那蜿蜒在函谷关外的军队,看着他们眼中灼灼如狼似的光,他们还是感到了一丝紧张,难道……大秦就亡在这了吗?

始皇帝反应最快,天幕说胡亥三年败光大秦,现在才二世元年,所以应该不会是这里,那是谁解除了大秦的危机?

那时蒙恬蒙毅已死,领着长城军团的王离又远在上郡,就算回来也来不及了,所以这次的危机要怎么解除?

*

田间劳作的黔首们看到这也紧张了起来,他们眼睛睁的大大的,眼带迫切的看着。这一支跟他们一样的队伍,他们会攻入咸阳吗?会推翻秦二世的统治吗?

会吧?

会吧?可一定要啊,一定要成功啊。这样,他们或许才会有好日子过,他们现在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

消息传进咸阳宫后,胡亥也终于从美梦中清醒过来,他惶恐的问大臣怎么办,可是这时能打的蒙恬蒙毅兄弟坟头的草都有三尺高了,王离又领兵在外,等他赶回来黄花菜早凉了。

就在秦朝上下惶恐紧张时,章邯站了出来,他提议赦免为始皇帝修陵墓的邢徒以及奴隶的孩子,将这一群人编为军队去对抗周文的军队。

胡亥采取了他的建议,章邯于是领着这一支临时组成的军队出关迎击。邢徒们得到赦免,又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十分的勇敢,加上武器锋利,配备精良,很快就击败了周文,将周文堵在函谷关外。

秦朝君臣看到这都舒了口气,还好,危机解除了。

蒙恬豪爽的拍了下章邯的肩膀,“大善!”

始皇帝看向章邯的眼里也带了和煦之意,没想到章邯还有领兵作战的才能。

章邯看着天幕中英勇作战的自己,有点不敢置信,他身上竟还有这打战的本领?

击败周文后,章邯又领兵镇压关东各部,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各地响应的不知凡几,最出名的那一支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与此同时,六国也开始了复国行动,武臣占领邯郸自立为赵王,韩广在燕国贵族的拥立下称燕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项梁叔侄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战国七雄,除了韩国,其他五个国家又重新站了起来,起义的浪潮简直是遍地开花。章邯要做的就是消灭他们,维护秦朝的统一。

章邯很快出征平叛,在他平叛时,秦国高层们在干什么呢?内斗。

赵高想要除掉李斯,好自己上位当丞相彻底掌控秦国。决定后,赵高就开始行动了,他从哪里入手呢?胡亥。

胡亥这人呢,典型的记吃不记打。陈胜吴广的起义没有给他任何的警醒,他依然如故,甚至在咸阳危机解除后,他还增调服徭役的人去造阿房宫,收集珍禽异兽,窒息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你是嫌起义的人太少了吗?还是嫌秦朝灭亡的不够快?你非要这么往死里折腾?赵高一看,机会来了。

他假装忧心忡忡的样子,找上李斯跟李斯说‘现在全国到处都是起义的盗贼,可是陛下还不断的增调徭役,我想进谏,可我是人微言轻,皇帝并不会听我的话,这种事还得您来,您是大秦的丞相,位高权重,陛下一定会听您的’。

李斯这人呢,还是有良心的,他见胡亥这样胡作非为,早就想劝谏了,只是见不到人。为什么见不到人呢?还得从赵高说起。

胡亥继位没多久,赵高为了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就跟他说:‘陛下还年轻,许多事上都没有经验,要是赏罚不当在大臣们面前暴露了短处就不好了,不如就呆在后宫,由我和几位熟习法律的侍中们帮着陛下处理,这样大臣既不会胡乱上奏,外边的人也会称赞您圣明了。’胡亥一听,是这个理没错,然后很开心的答应了,朝政尽数落到赵高的手里。

秦朝君臣:“……”

这蠢的他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有大臣心里嘀咕,陛下那么英明的人,怎么会生出这么蠢的孩子啊?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胡亥答应后,就天天呆在后宫玩乐,连李斯都见不到他,现在赵高听他这么说就打包票说,这事容易,包在他身上,他一定会安排好的。于是赵高就挑专门挑胡亥玩乐的时候通知李斯,李斯哪里知道这么多?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胡亥就恼了,赵高这时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说李斯想要称王,又说李斯的儿子李由想要造反。胡亥就信了,但也怕情况不符,就派人督查李斯父子。李斯上书揭发赵高,让胡亥警惕赵高。胡亥这个猪队友转手就把李斯给卖了,理由是赵高对他忠诚。

到这里,赵高和李斯已经是水火不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死道不死贫道,比起我死,那还是你死吧,赵高于是疯狂的罗织罪名送李斯进去,送李斯进去后赵高又得到了审理李斯的权利。李斯的结局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赵高将他屈打成招,接着又扣下李斯呈给二世的自述书,又让门客假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问李斯。李斯一开始还以为他们是二世派来的,赶紧改口供喊冤,说自己并没有造反。每陈述一次,他就被毒打一次,这样弄了十来次后,他再也不敢喊冤,这时真的二世使者来了,李斯经历了那么多次‘狼来了’,哪里还敢再喊冤?于是罪名成立。俱五刑,夷三族。

什么叫俱五刑呢?就是黥面,劓,砍断左右趾,腰斩,最后是醢。用白话文说就是先在李斯的脸上刻字,然后把他的鼻子割掉,再砍掉他的左右脚,将他拦腰斩断,最后剁成肉酱。不用亲眼见,光凭文字也可以知道李斯死的有多痛苦,死后又有多凄惨,堂堂一代丞相最后居然落到这样的境地,也是很可怜了。可是这一切要怪谁呢?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呢?是阴狠的赵高还是愚蠢的胡亥?都有,而李斯本人也要为此负一定的责任,要不是他私心重的跟赵高同流合污,阴谋的矫诏扶持胡亥上台,他必然不会落到这样的境地,秦也不会二世而亡。

也不知道他知道付出一生心血的帝国二世就亡是什么心情,在行刑的最后一刻又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想是有的吧,史书记载,在去刑场的路上,李斯跟第二个儿子说‘我想跟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去蔡东门追逐狡兔,现在还能做的到吗?’父子俩相互而哭。

汉朝。

萧何摇头叹息,“李斯大才,然而利欲熏心,择昏主而立,以致落得家破人亡,身死名灭,可惜。”

北宋。

蔡京看到这,眼里露出不屑的意思,“愚不可及,以为自己铁骨铮铮非要进谏当那谏臣,进谏那是台谏官的事,丞相只要听上意就好了,如此才能保荣华富贵。”

左右的人都拍马屁说是。

****

牢里。

李斯听到这,悲伤的放声大哭,他后悔,后悔了啊,他后悔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后悔的恨不得马上到十几年后打那时的自己一顿。他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啊?为什么要违背陛下的命令啊?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必然不会再违背陛下的命令,必然不会再矫诏扶持胡亥上台,这样,自己和家人是不是就可以得以保全?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