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带来的一千斤酒就要卖完,鹿华林招呼着齐南再回去拉新的过来。
鹿笙伸手将他拦住,把他拉倒一旁,“大伯,今日我们就卖这一千斤。”
“为、为何?”鹿华林不解,“咱、咱还有近两、两千斤酒,咋、咋还不卖、卖了。”
“这两千斤酒卖了,酒坊可还有存酒?”
鹿华林摇摇头,这一批酒卖完,要等到下一批酵好才能再蒸馏出新的烧酒。
这中间还要将近七、八日的时间。
“大伯觉得咱们鹿家酒坊在滨河县可排得上号?”
滨河县酒坊大大小小有十几家,鹿家酒坊规模算不上大,原本的米酒也并无特色,在滨河县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家酒坊。
“笙儿的意、意思是、是。”鹿华林眼睛一亮,“我、我们借、借着这个机会打、打响酒坊的招牌。”
鹿华林憨厚耿直,却不是愚笨之人,鹿笙稍微一提,他便全然明白过来。
新酒刚上,就是打响酒坊名气的最好时机。
“今日我们卖完,明日开始,每日只卖二百斤,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一斤酒。”
卖了两个早上,鹿笙粗粗算了一下,每天低于十斤散卖出去的酒在三百斤左右。
她们要是按每日两百斤,每人不一斤来卖,基本能满足散客的需求。
限制销量的同时让有限的酒卖给更多的人,还不会引起大部分客人的反感。
越是稀缺限量的东西,越容易激人们的购买欲。
每天只卖二百斤,既能让酒坊在新酒做好之前都有酒可卖,还能维持客人抢购烧酒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鹿笙笑道:“比起将手里的酒卖出去,大伯更应该多酿些酒才是!”
“可、可后日,我、我们手里、里的钱、钱还不够一、一百两。”
原本把手里的四千斤酒全部卖出去,就能凑够给粮商的一百两,但现在如果按照鹿笙的说法卖酒,那钱就凑不齐了。
“我们现有的酒最多只卖一斤,但我们可提前预定新酒,十斤起卖,并且不限量,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提前收到酒款,粮钱自然就不用愁了。”
鹿华林使劲拍了一下手掌,大笑道:“好、好主意!”
到了第二日,还未支摊,酒摊前就等了不少要买酒的客人。
“鹿小娘子,今日这牛车上怎么就只有这么几坛酒?”
有那眼尖的一下就看到了车上只零星摆了十坛酒。
“对不住各位,咱这酒剩的不多了,今日只有这两百斤。”
“就这些,怕是不够卖得吧。”
好些人都是酒摊的回头客,前两日看着酒坊拉了两车酒都卖了出去,今天打眼一看就知道这十坛酒是不够卖的。
“今日酒确实少了些,不过为了让大家都喝上酒,咱今天这酒每人最多只卖一斤。”
“一斤?!”
说话的人就是头一个买酒的汉子,前天买的一斤酒喝的差不多,今日特意又来了,想多买一些回去。
“那你这酒,今日卖没了,明日可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