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对于细微无明之处,自察自鉴难度极大,而师有无碍慧眼,更有殊胜方便,可在恰当时间于瞬息之间精准破之。此一击之力,胜过行者十年之功!
古人不辞辛劳,寻遍深山古刹,唯求幸遇明师,幸得正法眼藏,修行方有准则,性命方有依怙矣。
只在此山中:真师难遇,明师难逢,茫茫红尘,层峦叠嶂,荆棘遍野,林木幽深,更兼有五毒迷雾,八苦腥风,豺狼虎豹,陷阱深渊,识路之人轻松可过,迷途之者步步难行。且师之羽步,神机难测,妄想强猜,毕竟徒劳。童子虽常伴师侧,亦难知师之所踪。但毕竟常伴于师,于师之所在亦非全无所知。于是抬手一指,示曰:只在此山中
只在:有确定义,有肯定义,有确信义,有排他义。只,唯此而非他,在,确定无疑,无需有疑。
此山:此山为何山?古人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只在此山中”,此刻读来,真是倍感绝妙。佛是一切人天之师,没有比大觉佛陀更好的老师了。而这位老师不在他处,只在每个人自心灵山之中。
此时此刻再来细细体会童子的话,果然大有深意——
童子本无分别之心,这山,这树,这草庐,自己,以及师尊,皆在这个当下浑然一体,本自无分。自己此刻虽然不知师之具体所在,亦无恐惧担忧之心,因为师尊从来皆与自己同在,见与不见,亦无分别。此刻不见,见时自见。见时欢乐,不见亦无忧。于童子而言,一切都在当下自然圆满,无欠无余,何有可忧之处呢?
所以,客有访师之心,童无寻师之意。师之于客,虽有遇与不遇之别,师之于童,却无见与不见之分。
然童子之无心直言亦有无穷意蕴:只在此山中。此山非别处,就在当下,就在脚下,就在此身,就在此心,舍此身心,何处可求?
云深不知处:滚滚红尘,扬起的烟云常常迷住了人们的眼。色受想行识,古人称为五蕴,又称为五阴,就像聚集在一起的乌云一样遮蔽了我们本自清明的心灵。功名利禄是乌云,爱恨情仇是乌云,生老病死更是浓雾一样的乌云。想要穿透这种种浓重深厚的乌云,见到云朵背后的晴空和太阳,对于缺少一双飞翔翅膀的人类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深陷于红尘,迷途不知返的时候,不仅见不到自心本具的佛性,连能够帮助我们走向觉醒的老师也是看不到的。
不过诗人此次却是专程而来寻师问道,即使如此,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偿所愿的。真师、明师,寥若晨星,芸芸众生,却如大地之土。求道难,问道难,寻师更难。遮住我们眼睛的云雾非从外来,皆从纷飞如瀑流的妄心妄念妄想分别执著而来。因此志在修行之人,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都是不可或缺的。正见有待明师指路,菩提心则源自修行之愿力和志向,唯出离心的生起尤为难得稀有。不再追逐红尘中的欲望与享受,视其享受如毒药,坚定地从色声香味触法中出离,是为至难之事。云深不知处,所言正是出离心之难生,菩提心之难发,指引正见之明师难遇。此事别无他解,唯有一遍遍地叩问自心,坚定向道之心!坚定地发起自觉觉他的大愿菩提心,坚定地生起从贪嗔痴慢疑中出离的决心,以坚定和诚心寻访明师,诸种乌云才能渐渐散去。也许在某一天你会蓦然发现,原来真师、明师就在身边,就在自心之内,从未远离。
雪漠老师在《大手印实修偈颂》中开篇即说:吾有陀罗尼,亦名金刚心,欲得胜道果,当下即见闻。当心灵的天空里乌云密布的时候,想要找到此金刚心,的确令人有“云深不知处”之感。而当乌云散尽之后,“月在天心正皎洁”,同样是“当下即见闻”,又何须苦苦寻找呢?
但显然诗人并未得见真师,满怀希望而来,失望失落而归。不然也就不会写下这首名为《寻隐者不遇》的诗篇了。
不过,令人容易产生疑问的是,既然已经见到了童子,为何不静下心来,陪着童子一起静静地等着师父的归来呢?
真有决心寻师问道者,应下定决心,不见师面誓不回。既来之,则安之,既可以烧火劈柴、挑水做饭,也可以吐纳导引、静坐观心。一日不见,一日不回,十日不见,十日不回,百日不见,百日不回,千日不见,千日不回,万日不见,万日不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道心坚固,真师自来。如此而行,何愁不遇?
所以,《寻隐者不遇》更像是一种暗喻,以帮助人们点破迷津,最终与自心灵山之中的真师、明师——佛(觉者)相遇、相契、相融、合一!
只是这一似在诗中实在诗外的视角,无形无相,无影无踪,因究竟超越一切相而甚难问之,甚难遇之,甚难见之!
也许,这才是诗人访道归来写下《寻隐者不遇》所要表达的深意!
听,有人似乎在说——
“隐”者,隐而不显者也。此真心、道体、佛性之喻也。
傅大士有言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此万象之主,横贯八方,亘绝古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然而却又“道心惟微”,无形无相,“上穷碧落下黄泉,处处茫茫皆不见”,“玄之又玄”,“诸相非相”,何能寻而遇之?
还有人似乎在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有所遇,必是伪装。
“真命之主”既隐而不显,故寻而不遇,此乃正理也。
然若无此寻,“隐”者终其一生毕竟无有大白之机;寻而不遇,正可回心向内,自悟自省。返本归根,功到之日,根尘冰消,乃见一江春水,无限生机!
诗人拄杖而行,遍游山川,且行且歌,妙韵天成,响彻云霄,透穿古今,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听,那是谁的声音正在吟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