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芸兰讲的故事的确比书上灵动有趣多了,她本人的文学素养也在他的了解下日益增强,因而他也没阻止。
今天了解的是“斗米升,担米仇”。
马佳芸兰讲了原本的起源故事,又新编了一个更贴合的例子,关于一位心怀仁义的大善人救济灾民被反噬家破人亡、好在父母官明事理最终恶人遭报应的故事。
讲完了一场由善心引起的恶果,收获两只气鼓鼓的小青蛙。
竟然都听懂了。
长瑞还未满三岁,只能说这世间天才儿童真的存在。
再想一想,李贺六、七岁的时候吟诗作对,王勃八岁写《汉书注指瑕》,甘罗十二岁为丞相……
对比下来,普普通通,麻麻赖赖。
“人啊,都是有贪心的,‘斗米升,担米仇’也是说,我们不能一昧地满足别人的贪欲,”马佳芸兰揪一揪他们的婴儿肥,问,“假如你们是大善人,会如何做啊?”
长瑞干脆:“不啾。”
塔娜持不同意见:“可是我们是大善人啊,大多灾民也确实受难离乡,除非我们这个大善人是假的善人。”
马佳芸兰给两人都比了个赞:……这大概是人设ooc和上帝视角的问题。
长瑞咯咯笑了两声:“不给多,不听话,打!”
言罢,还给自己鼓了个掌。
“长瑞真棒,”马佳芸兰也给他鼓一鼓掌,以激励教学,“救助应该适当救助,我们还可以制定规则,筛选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塔娜高高举手:
“让他们干活才有饭吃!”
“哇,以工代赈,塔娜也棒棒,”马佳芸兰毫不吝啬给予夸夸,“‘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能解一时之急,但授人以渔,却可解一生所需[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声男音突然插入进来。
马佳芸兰笑着望了过去,眼睛弯如一眉新月,明亮清透。
被惊艳到的康熙,又被两声“汗阿玛”,唤了回来,清了清嗓音,坐下把塔娜提溜起来,以掩饰刚才半秒的尴尬。
他言:
“都无外人,不必多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引自《淮南子·说林训》的‘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罢,这话琢磨着倒是一目了然。”
马佳芸兰:
“谢万岁爷夸奖。”
“你们在讲什么,怎么聊到这个?”康熙好奇一问。
已经有语言组织力的塔娜把刚才额娘讲的成语故事、成语出处、新编故事,以及拓展问答,一一描述。
口齿清晰,叙事有条有理,抓重点抓的非常清晰。
康熙听着也有趣,他又给他们拓展了不少东西,全是干货。
马佳芸兰在一旁含笑地看着父女父子互动,思绪早已飘远。
这个故事的寓意不在故事之中。
否管说康熙好面子也罢,假仁假义也好,他的确是一位对百姓施仁的君主。
仁孝皇后以四全束缚自己,康熙又何尝不是被一个“仁”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