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两晋南北朝的著作 > 五(第1页)

五(第1页)

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嬴政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只存在了十五年,时间很短,但它的历史地位却是最高的,秦皇嬴政废除了分封制,将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在全国设置了三十六郡,后来增到四十八郡,郡的下面是县,是两级机构,又统一了度量衡,中国真正走向了一个整体。

西汉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又在某些地域学周朝恢复了封地,大部分封刘姓国,比如高密国,胶州国,城阳国,梁国,鲁国,长沙国等等,级别相当于郡,大的国有好几个郡,统治权由各王掌握,后来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朝统治者觉得存在弊端,汉武帝就推行了推恩令,封国逐渐变小,难以与中央抗衡了。

对于全国的郡县,起初中央设置郡监,由中央派遣人员刺察各地,但这个职位不常设,有就设,没有就不设,不是专门机构,后来武帝时就固定了下来,叫刺史,在全国设置十四个刺史部,分别是司隶部,兖州部,豫州部,青州部,徐州部,并州部,冀州部,幽州部,荆州部,扬州部,益州部,凉州部,朔方部,交趾部。当然了还有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这个我们不说。开始部刺史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因为他是巡视,走到哪里算哪里,结束了回京师复命,他们只有参劾的权利,因为他们和郡县不是上下级的权利,不能直接任免官员,后来到了东汉,刺史就不再回中央复命,有了自己固定场所,也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利。开始时刺史的俸禄都要低于郡守的,他一般是有御史来担任,也就是监督机构的人来担任,主要的责任也是监督官员,而不是治理百姓,因为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利,实际上郡县两级机构,变为了州,郡,县三级机构,州的概念本来比较模糊,天下九州,但是到了这里,州开始变得具体。

到了东汉末期,也就是黄巾起义之后,州的长刺史或牧的权利变大了,并且后来朝代又分出了好多的州,由九州,变为十二州,又变为十六州,由变为二十一州等,变得越来越多,地域也越来越小,州郡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模糊了。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很快又陷入分裂,有的有州,有郡,隋灭陈,统一全国,仿照汉代将州统一改为郡,建了一百九十个郡,郡守叫太守。到了唐朝,唐高祖又将郡全部改为了州,太守又改为了刺史,在边缘地带,设置总管府统领军队,后又改为了都督府加强治理,府的名称由管理外夷开始用作一般的行政单位了。有些州名称现在依然在使用,郡这个名称开始还有,后来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翻译中,英国还是翻译成某某郡吧。

州太多了,不好管理,唐太宗又分天下为十道,又一个行政地域单位出现了,目前朝鲜和韩国的翻译还是道,比如庆尚道,这十道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后来山南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江南分为江南东道(浙江、福建等地区)和江南西道(这就是江西省最早的由来),又增加了京畿道,都畿道,设置了采访使,和汉代的刺史差不多,就是监察。又在边境设置了节度使和经略使。比如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等,后来节度使越来越多,节度使下面管军马,经略使主管绥靖,后来唐乱,中原用兵,刺史也可管兵。

宋太宗时,又将全国分为了十五路,后又增十八路,到宋神宗时,增加到了二十三路,路又是一个行政单位,如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永兴路,秦凤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而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就是我们常说的川陕四路,简称四川,福建路,广东东路,广东西路、陕西路等。路下面分了两级,州县级,州级有府、州、军、监,管理官方经营的工矿业等并有时也管民政的为监,比如,京东东路中的东路,包括了一个济南府,七个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一个淮阳军。

元朝的疆域达到历史最盛,达到了汉、隋、唐、宋所没有的高度,汉与匈奴打了多年,隋搞不定高丽,唐与吐蕃、西北征战,宋就更不用说,一个西夏也难搞定,元朝灭金、夏、西辽、宋、大理、吐蕃等政权,这么大的地方,元朝统治者就在中央设置了一个中书省,号腹里,管辖山东西,河北、北京、辽宁西、内蒙古东部等地,在地方上设置了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别是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省这个行政区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行中书省下面是路,府、州、军、安抚司、县。级别来说,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但也不是严格按照这五级,有的时候府、州直属于行省,有的隶属路,州有的隶属府,有的隶属路,有的隶属省。有的府、州下面没有县,反正情况比较乱。当然还有一下其它民族的区域这里不提了。

明朝是将中书省革去,设直隶两个,即北直隶和南直隶,叫京师和南京,设置十三个布政使司,分别为山东布政使司,山西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四川布政使司,湖广布政使司,浙江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司,广西布政使司,云南布政使司,贵州布政使司,分领下面的府、州、县,边陲重镇有九个,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固原,又设置十五个都指挥使司领天下卫所及军。

清朝同治时期,台湾、新疆列入了行省,光绪时期,将奉天、吉林、黑龙江列为东三省,清代除了府、州、县等设置外,还加了一个厅,如张家口厅,榆树直隶厅等,厅和府平级,厅本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政单位,因初期知府常把自己的副手同知、通判派出分防,专管某些事务,其派出办事处名为“厅”,以后就逐渐形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此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宜设州置县,也设厅,派同知、通判为其长官。一般的散厅多属知府统辖,与州同级。直属布政司管辖的,称为直隶厅。

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嬴政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只存在了十五年,时间很短,但它的历史地位却是最高的,秦皇嬴政废除了分封制,将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在全国设置了三十六郡,后来增到四十八郡,郡的下面是县,是两级机构,又统一了度量衡,中国真正走向了一个整体。

西汉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又在某些地域学周朝恢复了封地,大部分封刘姓国,比如高密国,胶州国,城阳国,梁国,鲁国,长沙国等等,级别相当于郡,大的国有好几个郡,统治权由各王掌握,后来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朝统治者觉得存在弊端,汉武帝就推行了推恩令,封国逐渐变小,难以与中央抗衡了。

对于全国的郡县,起初中央设置郡监,由中央派遣人员刺察各地,但这个职位不常设,有就设,没有就不设,不是专门机构,后来武帝时就固定了下来,叫刺史,在全国设置十四个刺史部,分别是司隶部,兖州部,豫州部,青州部,徐州部,并州部,冀州部,幽州部,荆州部,扬州部,益州部,凉州部,朔方部,交趾部。当然了还有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这个我们不说。开始部刺史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因为他是巡视,走到哪里算哪里,结束了回京师复命,他们只有参劾的权利,因为他们和郡县不是上下级的权利,不能直接任免官员,后来到了东汉,刺史就不再回中央复命,有了自己固定场所,也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利。开始时刺史的俸禄都要低于郡守的,他一般是有御史来担任,也就是监督机构的人来担任,主要的责任也是监督官员,而不是治理百姓,因为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利,实际上郡县两级机构,变为了州,郡,县三级机构,州的概念本来比较模糊,天下九州,但是到了这里,州开始变得具体。

到了东汉末期,也就是黄巾起义之后,州的长刺史或牧的权利变大了,并且后来朝代又分出了好多的州,由九州,变为十二州,又变为十六州,由变为二十一州等,变得越来越多,地域也越来越小,州郡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模糊了。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很快又陷入分裂,有的有州,有郡,隋灭陈,统一全国,仿照汉代将州统一改为郡,建了一百九十个郡,郡守叫太守。到了唐朝,唐高祖又将郡全部改为了州,太守又改为了刺史,在边缘地带,设置总管府统领军队,后又改为了都督府加强治理,府的名称由管理外夷开始用作一般的行政单位了。有些州名称现在依然在使用,郡这个名称开始还有,后来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翻译中,英国还是翻译成某某郡吧。

州太多了,不好管理,唐太宗又分天下为十道,又一个行政地域单位出现了,目前朝鲜和韩国的翻译还是道,比如庆尚道,这十道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后来山南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江南分为江南东道(浙江、福建等地区)和江南西道(这就是江西省最早的由来),又增加了京畿道,都畿道,设置了采访使,和汉代的刺史差不多,就是监察。又在边境设置了节度使和经略使。比如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等,后来节度使越来越多,节度使下面管军马,经略使主管绥靖,后来唐乱,中原用兵,刺史也可管兵。

宋太宗时,又将全国分为了十五路,后又增十八路,到宋神宗时,增加到了二十三路,路又是一个行政单位,如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永兴路,秦凤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而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就是我们常说的川陕四路,简称四川,福建路,广东东路,广东西路、陕西路等。路下面分了两级,州县级,州级有府、州、军、监,管理官方经营的工矿业等并有时也管民政的为监,比如,京东东路中的东路,包括了一个济南府,七个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一个淮阳军。

元朝的疆域达到历史最盛,达到了汉、隋、唐、宋所没有的高度,汉与匈奴打了多年,隋搞不定高丽,唐与吐蕃、西北征战,宋就更不用说,一个西夏也难搞定,元朝灭金、夏、西辽、宋、大理、吐蕃等政权,这么大的地方,元朝统治者就在中央设置了一个中书省,号腹里,管辖山东西,河北、北京、辽宁西、内蒙古东部等地,在地方上设置了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别是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省这个行政区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行中书省下面是路,府、州、军、安抚司、县。级别来说,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但也不是严格按照这五级,有的时候府、州直属于行省,有的隶属路,州有的隶属府,有的隶属路,有的隶属省。有的府、州下面没有县,反正情况比较乱。当然还有一下其它民族的区域这里不提了。

明朝是将中书省革去,设直隶两个,即北直隶和南直隶,叫京师和南京,设置十三个布政使司,分别为山东布政使司,山西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四川布政使司,湖广布政使司,浙江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司,广西布政使司,云南布政使司,贵州布政使司,分领下面的府、州、县,边陲重镇有九个,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固原,又设置十五个都指挥使司领天下卫所及军。

清朝同治时期,台湾、新疆列入了行省,光绪时期,将奉天、吉林、黑龙江列为东三省,清代除了府、州、县等设置外,还加了一个厅,如张家口厅,榆树直隶厅等,厅和府平级,厅本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政单位,因初期知府常把自己的副手同知、通判派出分防,专管某些事务,其派出办事处名为“厅”,以后就逐渐形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此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宜设州置县,也设厅,派同知、通判为其长官。一般的散厅多属知府统辖,与州同级。直属布政司管辖的,称为直隶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