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过是想凭借身份优势,将这件事尽早落实下来,而不是让秀源府继续当候选之一罢了。
毕竟这个路线一日没有落实,就有可能存在变数,如今大安各地所有能跟铁路沾得上边的地方官府,都在想方设法的争取。
徐廷君身为大安所有官员中的最大关系户,当然也不例外。
他如今只想凭借自己是皇帝的孙子,是主管这个项目的储政院掌使安王妃亲儿子的身份,尽早拿下这一项目。
面对儿子的恳求,安王妃很想直接一口答应下来,不过关键时刻,她还是端住了身份。
“身为你的母亲,我当然支持你,不过这是事关国家大计的公事,我们可不能在这论母子情,想要让京原铁道穿过他们秀源府,你得拿出足够的优势说服我。”
面对自家母亲这公事公办的态度,徐廷君不仅没有因此而生出什么不满与愤慨,还迅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书。
里面如实列出了秀源府的种种优势,都极具说服力的那种,毕竟他打小就长在皇祖父与皇祖母身边,深知这二位做事风格与态度,进京之前,就已尽量做好万全准备。
看完文书中的内容,郭锦秋心中欣慰,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嗯,看来你确实做了不少调查准备,不过这也不能表明,你们秀源府,就是最优选择,像这种关系到国家大计的主干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到底结果如何,还需要与相关各部的大人一起商讨才行。”
徐廷君充满自信的回道,“只能皇祖母与母妃能给臣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臣相信,秀源府一定会是候选路线中,最具竞争力的一家。”
不说八年前,刚离京游历的徐廷君,就算是五年前,刚在地方当县令的徐廷君,都不会想到,他会在将来变成如今的模样。
为达成目标,不仅能够理直气壮的动用自己的身份资源,还能面不改色的在自己最敬重的长辈们面前,鼓吹自己治下的一切。
对此,柳明月表示很欣慰,郭锦秋则是欣喜之余,难免还感到有些心酸。
因为她深知,儿子的这种成长和改变,势必伴随着许多她所不知道的艰难与困苦。
在徐廷君离开后,她忍不住感慨道。
“还是实践更能锻炼人,廷君这些年取得的进步和变化,真大啊!”
郭锦秋有时甚至忍不住想,若她那个本性并不坏的丈夫,在当年也能得到这样的历练和锻炼,是不是就不会走上那条堪称是自我毁灭的错路?
柳明月点头道,“是啊,所以说,之前的那种出于保护心理,将后辈养得见识浅薄,天真不知世事的方法,弊端实在太过明显,大安需要的是这种心怀百姓与社稷的继承人,知道怎样才是对国家与百姓有利,而不是仅会纸上谈兵的人。”
柳明月当然是早就知道从前的那种,只知让继承人各种学习,就算是开始接触实务,也是起步就从临朝观政开始的培养继承人的方式,所会产生的种种弊端。
可是当年,她本身都处于初来乍到,处处都需小心谨慎的状态,当然不敢提什么建议,做什么出格的事。
能在熟悉身份后,就开始有目标的培养那个便宜儿子,给他争取到可以临朝观政的机会,得到先帝的重视,已经是她在当时的状态下,用心谋划的结果。
可惜,那个在当时已被教歪了心性的便宜儿子,只在初期短暂的抓住了机会,从而取得了一定的声望与地位。
之后,就被他身边的那些看到他的东宫地位愈发稳固,就更加大对其影响力度的别有用心之人,给彻底拉拢了过去,从而发生了后来的一切。
郭锦秋深以为然的点头道,“还是母后圣明,想到用这种方式培养廷君,看到他能有如今的成长和进步,儿臣总算可以初步放心了。”
为自己的儿子不会重蹈他父亲的覆辙而放心,之所以说是初步,是因为她不确定,自己的儿子在将来,能不能继续保持目前这的虚心努力的务实态度。
“主要还是因为你这个当母亲的足够开明,能想得开,愿意放手让廷君走出去,要不然,也就没有如今这个更加让人信任的廷君,希望以后能尽量保持吧,要尤其重视身边人的选择,这些人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正所谓是一代人管一代事,柳明月也不确定在她之后,大安的将来会是个怎样的走向,她所能做的,只有将这些经验都给记录下来,拟定成相关制度,希望能得到后继之人的认可与参考。
能得到婆婆这么直白的认可,让郭锦秋深感动容,心中更是成就感满满,感觉她所做的一切付出,都在此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母后所言甚是,儿臣也觉得,为江山社稷的传承着想,将来一定要用这种更务实的方式培养后辈,这继承人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
不管是从哪方面讲,郭锦秋肯定都会期待大安的江山,能在她的儿孙后辈手中,代代相传,跟在婆婆身边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思想与见识当然都不俗,深知当皇帝的不易,当一个好皇帝,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
【作者有话说】
256
正文完
承中十九年夏,海军传回消息,顺利找到了东南方向的那块大陆,如今的那块大陆还是一块人烟十分稀少的陆地。
当地的土著人数量少,人类文明发展严重落后,尚未被西方大陆上的国家发现。
若非有明确的方向、蒸汽船和航海钟,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安海军的舰队也未必能找到那片地理位置十分遥远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