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古人改变的事例 > 第11章 赵大真的不配和秦皇汉武唐宗并列(第3页)

第11章 赵大真的不配和秦皇汉武唐宗并列(第3页)

夜幕低垂,明月高悬,汉武帝刘彻独自徘徊于宫殿长廊,闻天幕所言心中悲愤交加。

岁月如梭,他早已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变成了如今鬓发斑白的垂暮老者。

不久前,他颁布了那道震惊朝野的“罪己诏”,对过往的征伐与苛政进行反思。

然而,此刻他心中的波澜却并非源于对过往的悔恨,而是源于后世人对他的看法。

“秦皇汉武……”

刘彻不断循环这句话,反而忽略后两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慌。

秦始皇以暴政著称,虽一统六国,可以法立国民却不用法度,大肆压榨百姓,惹得民怨沸腾。而自己虽好战,但也是为了巩固边疆、抵御外敌,怎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莫非后人真认为朕是个暴君?”刘彻心中暗自思量,悲从心来。

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英明决策与辉煌功绩,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开通西域,哪一个不是功在千秋?然而,后世人却只看到他征伐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为天下苍生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朕一生追求的是大汉强盛、百姓安康,怎会落得个暴君之名?”汉武帝心中纠结,怎么想也想不通,憋闷的心中悲愤难平。

他想起自己也曾致力于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及设立“太学”、倡导儒学教育等举措,这些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天下局势,造福子孙后代。

可后人却只记得他的坏处,把他和秦始皇并列,让他九泉之下有何脸面见到太祖太宗?有何脸面见父皇?

“呼~”

“莎莎~”

一阵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汉武帝微微一颤,仿佛从沉思中惊醒。

他抬头望向那轮明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与豁达。

“明月,清风你们也来安慰我吗?罢了罢了,后人评说,又岂是朕所能左右?”

他低声自语道:“朕一生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只要朕心中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便足够了。”

于是,汉武帝转身回到寝宫,心中那份悲愤之情逐渐消散。

他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功过是非都会被时间放大缩小,春秋笔法不外如是。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创造一个更加繁荣与稳定的帝国,让后世子孙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子夫,据儿,去病,仲卿……”

……

大唐

长安,太极宫

晨光初照,李世民端坐龙椅,身着龙袍,威严中又带着几分温雅。

李世民微微含笑,目光扫过众臣,最后盯着魏征道:“朕闻后世之人,将朕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称之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可朕观之,始皇虽一统六国,却以严刑峻法治国,民不聊生;汉武虽开疆拓土,却穷兵黩武,致使国库空虚,百姓疲惫。

朕自登基以来,开创贞观之治,宽猛相济,法度严明而不失仁爱。朕欲知,朕之作为,相较于秦皇汉武,究竟如何?”

魏征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义不容辞,挺身而出道:“陛下明察秋毫。始皇暴政,汉武穷兵,皆非治国之计。陛下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此乃陛下之圣明,非秦皇汉武所能及也。但仍要牢记君轻民贵的道理。”

长孙无忌亦点头附和道:“陛下推行科举制度,选拔贤才,使得朝野上下人才济济,大唐日益昌盛昌盛。此乃陛下之大智,远非秦皇汉武所能比肩。”

房玄龄亦上前,躬身言道:“陛下所行政策,皆以国为重,以民为本。陛下秉持此道,即可为大唐开创万世之基业。”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抚掌大笑道:“诸卿所言,皆乃朕心之所向。朕定当勤政爱民,不负众卿期望,为我大唐开创太平盛世。

传朕旨意,天下各州免税一年,开恩科,大赦天下!”

“陛下圣明!”

……

大唐

吴越之地

唐玄宗天宝年间

李白正在登山,看天幕所言不由冷笑,秦皇汉武?不过和当今天子一路货色,好神仙,求长生,行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看着山外海天一色,天地苍茫,心生顿生感触,脑海灵光乍现。遂手扶山石,浅唱低吟道: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