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過得非常不錯。
十一月中雲城已經入冬,陳鈴裹著羽絨服去了雲城,打算先在師哥那兒住一陣,也沒什麼具體的安排,有時候去師娘家裡陪師娘嘮嗑,還見了別的幾個同門的師哥敘了敘舊,更多時候會去葉答風現在待的相聲園子。
那園子叫安然茶館,是個比較傳統的小劇場,搭了個舞台,台下擺了滿滿當當的八仙桌,還有二樓,二樓設有隔間雅座。
茶館不僅有相聲節目,還有唱戲的,唱評劇的,唱大鼓的。
陳鈴來得比較頻繁,不只師哥演出的時候來,反正平時沒什麼事了就來聽。
次數多了,人家知道這是葉老師的弟弟,以前當過小偶像的。再加上陳鈴很好聊,大家閒著沒事也會和他搭幾句話。
陳鈴來這兒看,別的曲種他隔行如隔山,不敢多評價。相聲的話,每周大概會演三場,周中一場,周末兩場。葉答風通常只來其中一場,具體哪個場次不固定。
他發現一件事,如果不是葉答風來的場次,觀眾席坐得稀稀拉拉,多半還是附近的街坊。
倒不是說相聲演員們的業務水平次,很多人基本功紮實,也算是各有風格,要是不好聽不可樂,陳鈴也不願意經常來。非要說只是諸位講得較為傳統,不大能吸引年輕觀眾。
就像今天,離開場還有四十分鐘,只賣了三分之一不到的票。
後台的演員跟陳鈴相熟了,正好閒聊著,就說起了這事兒。
他們很坦誠地說,這茶館的相聲票基本都是靠葉答風的名氣賣的。他們分帳大體上還是按照舊時拿份兒的方式分,大角兒會拿多點,蹭上角兒在的場次,大家的收入也能水漲船高。
所以大家對這種情況其實態度也微妙,因著大多數觀眾都是為了葉答風來的,如果沒有葉答風,這些演員賺的可能沒如今這麼多。可因為都是為了葉答風來的,葉答風一不在,就無人捧場,他們又會產生一種自己能力不行的挫敗。
以前老闆還試圖讓葉答風在這兒多演幾場,但葉答風確實抽不開身。他現在有許多別的工作,要經常去外地演出,去一些晚會,偶爾還會上一些綜藝。堅持每周都來,是因為在大舞台上說相聲與在小劇場裡說不同,小劇場裡說,能得到觀眾的實時回應,鍛鍊演員隨機應變的能力,何況相聲最早的時候就是撂地演出,面對面講給人聽,是一種沒有距離感的藝術。葉答風怕自己久不在小劇場說,會逐漸忘了這門手藝最開始該有的樣子,把相聲說成了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東西。
其他演員講自己能力不行水平有限,實際上是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陳鈴和葉答風關係親,不用怕什麼說錯話得罪人,他直接說:「那倒也不是的,我不敢說自己欣賞水平多高,但我認為能在這裡說相聲的,水平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我說實話,葉老師當然也說得好,但很多人是為了他的臉來的。」
這話沒說錯,葉答風的粉絲群體裡烏泱泱的一堆美少女。
有位演員道:「也不是這麼說,其實就算是為了臉,那人家來了之後,也得聽得進去才能持續地捧場。何況如果原來有人是對相聲不感興的,但因為垂涎葉老師的容貌,以此為契機一頭扎入相聲的世界,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陳鈴:「您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是貶損我哥,但如果他已經把他的粉絲轉化為相聲的觀眾,那麼這些人就不只會聽他一人的節目。說到底還是沒有。不過我認為這不是眾位水平的問題,實在是今天的觀眾可選擇的娛樂活動很多,更快更刺激的東西多了去了,再加上現代人時間都很寶貴,連語言類的喜劇節目大家都更愛聽只有幾分鐘的脫口秀,大家都追求短平快,老東西都慢悠悠的,確實沒什麼優勢。」
「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
相聲是娛樂方式貧乏的誕生出來的產物,逐漸跟不上時代也是料想之中的事,也不只這一門藝術如此,很多傳統的曲藝甚至民俗活動都面臨相同的困境。
在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時候大家都會把這些內容拉出來遛,但平日裡真正去欣賞它們的人實際很少,慢慢的,這些藝術就都被束之高閣,成了眾人眼中雖不明但覺厲的「文化遺產」。
陳鈴拍了拍大腿站起來:「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不過目前還是有可以馬上解決的事嘛……我覺得大家還是能為賣多點門票努力一下的。」
「這都要開場了,怎麼努力一下啊?」
「哎呀,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嘛,」陳鈴眨了眨眼,「如果各位不嫌小弟多事的話,我有一個想法,想試試看。」
第18章
「什麼法子?」
「倒也不是什麼鮮的,」陳鈴道,「可以到附近吆喝吆喝,拉攏一些人來。」
和陳鈴聊得起勁的幾個演員沒想太多,以為吆喝就是純粹的吆喝:「試試倒也可以,不過真的有用嗎?要一起去嗎?」
陳鈴拒絕了:「我一個人去吧,剛好去溜達溜達,就順帶吆喝一下,各位等會兒還得上台,得抓緊準備準備。」
主要是他這突如其來的提議也是挺沒溜兒的,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要是帶上這些演員一塊去,萬一沒拉來幾個人,等於是浪費人家的時間和精力,還平白讓人生了期待,期待又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