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陛下这是在言明监军的作用,他连忙应下。
兵部尚书决定回去就派家仆去北疆,把陛下的口谕传给三子,除了传递消息,让家仆也顺道把家法带过去。
北疆地远,他不能亲自动手,只能先让家仆代劳,等那坑爹的玩意回来,他一定要让那臭小子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老子的厉害!
这日被儿子坑的,倒也不只兵部尚书一人,还有淮国公。
淮国公虽然身居高位,可他待人接物的准则一向是谦恭下士,外人谈到淮国公,也多称赞国公爷渊渟岳峙、厚德载物。
如此德高望重的淮国公,偏偏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淮国公世子喜欢流连青楼画舫,以风流之名,闻名京师皇城。
众人谈到淮国公世子,多会奉承着说一句“世子潇洒不羁”,私下却都摇头叹息“世子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不过,要说淮国公世子,倒也有风流的资本,即便有如此名声,仍然有许多姑娘对其芳心暗许,无他,只因这淮国公世子生了一副好皮囊,整个皇城的公子都无出其右。
这次淮国公世子和兵部尚书家的公子起了冲突,不管原因是什么,推人下水的总归理亏些,落水的受害者总要多占两分理。
第二日早朝,淮国公不等御史弹劾,主动站出来请罪道:“家中孽子无故伤人,臣耽于公务,疏于教导,有失察之责,请陛下责罚。”
淮国公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如果让别人弹劾,那这件事就可能变成他纵子伤人,变成污点,可如果他主动站出来担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件事,淮国公去与苦主商讨吧。”江存度开口说道。
昨日,兵部尚书重点谈的是三子顶替次子差事之事,对于画舫上的冲突并没有详谈,江存度不清楚事情始末,他就不当这个裁判了,让两家的家长自己解决去。
陛下不想在朝堂上谈论此事,而淮国公目的已经达到,他见好就收,回到百官队列,顺便瞥了一眼兵部尚书那边。
兵部尚书轻哼了一声,表达自己这个苦主的不满。
“陛下,臣有本要奏!”这次站出来的是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也瞥了一眼兵部尚书,而后开口道:“陛下任命齐尚书之子为监军,如今齐尚书之子落水,逾期不能赴任,是否令择他人?”
兵部尚书次子落水,三子失踪,这些事有心人想要打听,自然是纸包不住火。
冒名顶替是欺君,可这事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与其抓着这事弹劾,不如拿次子说事,如果三子真的冒名了,自然瞒不住。
兵部尚书已经与陛下通过气,听到吏部侍郎如此说,他第一个站出来反驳道:“赵侍郎是不是记错了,陛下任命的是家中三子,和落水的次子有什么关系?”
吏部侍郎一愣,反问道:“那日殿上,可是齐尚书亲口举荐家中次子?”
“确实如此,我虽举荐的是次子,陛下应允的却不是次子。”兵部尚书底气十足,这件事只要陛下不追究,那他就是有理的。
因为那日殿上,江存度任命时说的是“尚书之子”,而不是“尚书次子”,一字之差,给兵部尚书留下了转圜的余地。
兵部尚书对着御台上的陛下一拜,而后道,“陛下英明神武,看出家中三子更合适,便指派了三子。”
“这……”吏部侍郎没料到事情会是如此,先前准备的辩驳资料全部失去了作用。
“这件事朕已与齐尚书商讨过,不必再议。”江存度开口证实道。
“陛下圣明决断!”兵部尚书又对着上面一拜,然后迈着阔步,回到了百官队列。
跟着陛下混好啊,跟着陛下混妙,兵部尚书得意地在心里哼着小曲,眼神若有似无地瞟向吏部侍郎。
有陛下出面,吏部侍郎即使不甘,也只能退下了。
见此情况,朝中其余大臣开始目语额瞬地交换眼色,上次陛下任命兵部尚书之子明显是优待,这次争执也有偏袒之意。
而兵部尚书左一句陛下英明神武,右一句陛下圣明决断,明显是向陛下投诚了啊!
意识到这一点,有些人的心里便忍不住活泛了起来。
不管怎样,这件事就此揭过,殿中安静了一瞬,又有一人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