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带领着他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他们先从理论模型的构建开始,深入探讨各种可能的方案。
在实验室里,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计算,林萧与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
“根据托卡马克装置的原理,我们需要优化磁场的构型,以实现更好的等离子体约束。”林萧指着白板上的磁场线图说。
“但是,这样的构型可能会导致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增加,我们得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一位物理学家提出了担忧。
他们不断地调整参数,进行模拟计算。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建立了一个初步可行的理论模型。
接下来是实验阶段,他们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启动电源,慢慢增加磁场强度。”林萧紧张地盯着仪器仪表。
随着电流的增大,磁场逐渐形成,等离子体开始在装置中被约束。
“注意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然而,第一次实验仅仅持续了几秒钟,等离子体就失去了约束,实验以失败告终。
“没关系,我们分析数据,找出问题所在。”林萧鼓励着大家。
经过仔细的分析,他们现是磁场的均匀性不够,导致等离子体生了漂移。
于是,他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优化了磁场线圈的布局。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一次,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延长到了几十秒,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
“这次是能量输入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加热功率。”
他们不断地改进,实验一次又一次地进行。
每一次失败,他们都不气馁,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对装置和参数进行调整。
随着研究的推进,林萧团队的成果逐渐引起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国内知名的核聚变专家李建国教授、材料学权威王慧敏教授以及等离子体物理学的领军人物赵天明教授等数位专家,在听闻林萧团队的研究进展后,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加入。
当他们第一次见到林萧时,不少人都惊讶于他的年轻。
“这么年轻就主导这么重要的研究,能行吗?”有人在心里暗自质疑。
在最初的交流会上,林萧详细地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和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高效、稳定输出,为未来的能源应用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目前,虽然我们已经在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磁场的稳定性,优化能量输入的方式,以及解决材料在高温、高辐射环境下的性能问题。”林萧条理清晰地阐述着。
随着讲解的深入,专家们被林萧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
李建国教授不禁赞叹道:“林萧啊,你的思路很新颖,对问题的把握也十分精准。之前我还有些疑虑,现在是彻底服气了。”
王慧敏教授也说道:“原本以为你年轻经验不足,没想到对材料学在核聚变中的应用理解得如此深刻,后生可畏啊!”
赵天明教授更是激动:“你的想法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我决定辞去学校的职务,全身心加入你们的团队!”
有了几位教授的加入,团队的实力大大增强。然而,这也引了一些小风波。赵天明教授所在学校的校长直接找上了科大的校长抱怨。
“你们科大挖走了我们学校的顶梁柱,这让我们的研究工作怎么办?”校长一脸的不满。
科大校长笑着回应:“老伙计,这也是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嘛。再说,赵教授自己意愿强烈,我们也不好阻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