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呢,年纪也还小,不过也不太大。。。。。。”
赵德昭正想着怎么要劝赵匡胤少吃些油腻荤腥,不管烛影斧声到底是不是真的,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总归对赵匡胤有好处,也间接得对自己有好处。
老爹多活些时日,自己就能多傍着同赵光义打打擂台。
听到这不上不下一句话,也不知道赵匡胤打的什么注意,赵德昭也就没接话。
“太学呢,你去不合适,宫学,你也出阁了,也不合适。。。。。。”
“爹是要让儿子读书?”赵德昭总算回过味儿来了,放下筷子问道。
“多读书总是好事。”
赵德昭能理解,五代十国乱了这么久,一波波人从北打到南,又从西打到东,连土匪都能做将军,这是一个崇尚武力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年代,重武轻文的价值观也在社会中积淀下来。
大宋初建,文治荒疏,赵匡胤提高文官和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倡儒家道德伦理,培植崇文的社会风气,便是不爱读书的赵普,赵匡胤也时常让他多读写书,好担得起宰相这个职位来。
崇文抑武这个治国方针,虽然从根本上消除了晚唐五代藩镇割政权跋扈坐大,以及武人将帅兵败夺权的弊病,但实在是贯彻的太深,也太远了,直接削弱了北宋整体的军事力量,销熔了数千年尤其是汉唐以来华夏民族内在的“尚武精神”。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赵
德昭要改变,也要先能坐上那个位子再谈!
“儿子虽然不至于手不释卷,但也读了不少书了。”赵德昭自然不愿意重回学堂,他现在有了正经差事,重要的可不是去读书,而是培养自己的势力。
赵匡胤听了这话却是不高兴了,脸色一板骂道:“你能读多少书,别仗着些小聪明就拿来显摆,你说你读了书,那你将《论语》来背背?”
《论语》?
赵德昭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上辈子学校里面学的时候也是选段,可没有一整本都学过,毕业后也没再翻过这些,让自己背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赵德昭不满归不满,却还是选了一句记得最熟的背了出来。
“博学而笃志,下面一句是什么?”
“切问。。。仁。。。”仁什么来着?有点印象,但不熟啊,赵匡胤怎么就问这么刁钻的呢?
“哼,”赵匡胤又问道:“《出师表》能背?《蜀道难》能背?《原毁》能背?”
“爹,我不爱看这些文章!”自己甚至连《原毁》是什么都不知道?
没学过,也没听过,怎么背?
自己穿越可没带系统!
上辈子就不爱看这种锦绣文章,语文课学到了就背一背,考完了就扔一边,现在毕业这么久了哪还能记得?
自己爱看史书,看兵法,看各种奇谈杂志,地理风情,你倒是问这些啊!
“你得给
自己找个老师!”赵匡胤最后摇头道。
“找谁?”
“你自个儿觉得谁学问好,你就找谁去呗,怎么,这么大个儿了,找老师还得爹领着你去?”
赵匡胤这话说完,赵德昭已经在心中盘算了。
这是好事啊!
且不说到底能学到什么,就是给自己结交大儒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