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要靠天意了。”纳兰之瑶轻声叹道,“在《木叶史记》里记载,唯有第一代域主独孤天羽和第七代域主纳兰冥洛凝聚出了无限灵海。不过大哥哥,你有五个气旋,说不定也能凝聚出无限灵海呢!”
“你这丫头倒挺聪明的。”夜明微微一惊。
他并没有告诉过纳兰之瑶自己有五个气旋。他猜想,应该是刚才自己引起的灵池变化,被之瑶推测出来的。能猜到这一点,侧面说明,这丫头心思缜密,冰雪聪明。
“无限灵海么?整个灵界历史,除了独孤天羽和纳兰冥洛,就没人凝聚出来过?如此看来,这无限灵海之稀有,可见一斑。想来要实现无限灵魂,需要某些条件吧!”
纳兰之瑶的话,让夜明浮想联翩了一阵。
一会儿后,他重重地摇了摇头,将这一些幻想抛之脑后,开口道:“这次海盗岛,收获颇丰,我们走吧,离开这儿,去你们木叶之森看看。”
“嗯!要是子沐伯伯知道你,一定会很高兴的。”纳兰之瑶连忙点头。
此次意外,她虽然挨了两天鞭子,不过却因祸得福,修为达到了筑灵境后期,这下在木叶之森的年轻一辈,她可以名列前茅了,“北冥那个混蛋,这下我终于追上你了。”
“凌轩?不会是我父亲的大哥吧?”夜明问道。
“是啊,东方凌轩,当代东方的族长,可是灵海境的强者呢。”纳兰之瑶道。
“这么强么?”夜明心中满怀期待,“真想见见他。”
……
当夜明和纳兰之瑶从矿洞底下上来的时候,已是四日后了。
此时的矿洞,已经空无一人。
出了矿洞,两人来到了海盗的城堡,却见到四处满目疮痍,且有着很明显打斗的痕迹。地上不时流淌着海盗和奴隶的尸体。
“或许得知海盗领死了后,那些人为了财务起了争执。那些奴隶里面,也有不少五元境的人,没有了海盗领的镇压,那些小海盗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了。”纳兰之瑶有条有理地分析着,不过她的一双小手却紧紧抓着夜明的衣袖。
毕竟她才十五六岁,看到如此血腥的场面,难免心生恐惧。
一路上,皆可看到打斗的痕迹,以及死去的尸体。不难想象,当时这些家伙有多疯狂。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财务,还有许多的仇恨,才促使了这场惨烈的大战。
当到达海岛外的港湾时,夜明却脱口大骂道:“有没有人性啊,一条船都不留!”
看着空旷的港口,没有了一只船只,纳兰之瑶瞬间精神萎靡,露出了担忧的眼神,道:“大哥哥,船被他们开走了。我们不会要流落孤岛吧?”
“唉,是要流落于此了。”夜明叹了一口气,“刚才我已经用精神力探测过了,这座岛已经没有其他人了。且也没有现其它的船只。”
“这么说,我俩岂不是要终生待在这儿了?”
一想到以后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要孤苦伶仃地待在海岛上,纳兰之瑶瞬间心情低落。
“一男一女,流落荒岛。按照某些故事的情节,”夜明托着下巴,“应该造人,繁衍后代,然后创造出一个种族出来。”
失落的纳兰之瑶,听到“造人”两字,小脸蛋顿时一红。她嗔怒道:“夜明,你这个混蛋。都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情开玩笑。”
看着小丫头生气,夜明置若罔闻,继续道:“我这是开玩笑吗?你不觉得我说的很对吗?”
“对你个大头鬼。我才不和你造人呢!要造,你自己去造吧。”纳兰之瑶转身走了几步,拉开和夜明的距离,显然真的生气了。
夜明“嘿嘿”一笑。也只是随便说说,他还不至于对十五六岁的未成年少女下手。而且,让他一直呆在一个孤岛,就算给他美女,他也不愿意。他还有自己的使命和梦想没有完成呢,怎么可能拘留于此。
夜明闭眼沉思。稍许,才开口道:“想要离开这里,看来我们得自己造船了。”
“造船?”纳兰之瑶眼睛一亮,“你会造船吗?——我可不会。”
夜明摆了摆手,笑道:“我也没造过。不过,想来应该不难。”
接下来的几日,夜明开始了他的造船计划。
好在岛上草木葳蕤[ēirui],参天大树比比皆是,再加上海盗城堡内遗留的一些道具,让夜明有充足的原材料造船。
对于树木的砍伐和对木块的加工,一般人会用到锯子、锉刀、木工刨、木工锤、墨斗等等,然而对于夜明来说,根本就用不到这些道具。
在面对一棵合抱之木,他只需剑指一挥,剑气横出,大树顷刻倒地,接着几个比划,便能削成自己想要的成品。
如今的夜明,剑意已经小成,对剑气的控制,更是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剑气不同于剑意。
剑意在于主观上的感受,也就是情感的打击。可能是一种如坠冰窖、恐惧害怕的感觉,从而让人精神崩溃,失去反抗力。
剑气则是客观上的攻击。剑挥动时产生的压力波动,当这种波动能产生实质性伤害时,则称为剑气。
剑气有强弱,可分为初成、小成和大成。
大成剑气,也称为剑罡,是剑气持续释放的结果。
如果说剑气是单一方向的攻击,那么剑罡则是范围性的攻击。将剑气随心所欲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攻击任何位置。
因此,当剑罡所笼罩的范围越广,则越强。
夜明虽然对剑气掌握达到了大成,但是造出一条可以航海的船,还是花费了他一个月的时间。
船的某些零件,对工艺的要求十分苛刻,纵使夜明对剑气的掌控已相当不错,但也难以达到细致入微的地步。这也是他为何要花费如此多时间的原因。
不过,通过这一月的练习,他对剑气的掌握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收获,若放在实战来讲,则会节省更多的力量,做到所谓的“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