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始皇长子 > 第39章 大墓(第1页)

第39章 大墓(第1页)

骊山大陵距离这座小城并不太远,原本这个城池就是专门为营造的工匠、守陵的护卫军队补给而设立的,城池距离大陵的外围,骑马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可以到。

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老远就能看见骊山的山体,山林葱郁通体浓绿中带着红黄的重彩,整座山脉雄厚连绵,层峦环抱之中,一座围墙厚重壮阔、固若金汤,依山而立。

围墙并未修建大门,而是在中间留有几十米空间的城门洞,应该是为工程材料进出方便而预留的,正对着门洞,一条笔直大道可并行五辆双驾马车。

他们从大道笔直前行,快要到达围墙脚下,方感觉这围墙的雄伟威武,陵墓的围墙平均高达八、九米,每间隔两三百米处有一箭塔,正对着大道的围墙怕得有两公里长度,整个陵墓就好比一座庞大的城池。

骑行在大道上,左右两侧全部是深挖的四方形坑洞,就像打仗时排兵布阵,组成十余个方阵,每个方阵大小不一,总共加起来大约有万余平方的面积,将大陵保护在正中间拱卫着。

这些方阵都有十来米深,应该是我们现代参观的,兵马俑坑的位置吧。另有几十来个百把平方的小坑围绕着方阵,每个方阵周围都配置几个小坑,仿佛是安放大军辎重的地方。

大陵右后方有一整片简易的营地,帐篷连绵开两三里路,还有一个接着一个的工棚,工匠们应该生活在那一片区域。

大陵左后方一直连绵到骊山脚下,都是从大陵地底挖出来的泥土,在这里集中堆放成一片黄土的高坡,面积之大一眼望不到边际,土堆高约4、5米,周围用大大小小的石块砌成围墙,防止土坡雨后坍塌。

这么看起来,整个大陵一马平川,前有大军护卫,后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拱卫,还有长长的高大围墙保护,真是个规模宏大、壮观无比的工程。

策马进到城门洞里,里面竟然还有第二道城墙,宽度大约外墙的一半,距离外墙有几百米间隔,两个城墙之上都站立无数兵甲守卫,这应该就是章邯的守陵大军。

两堵墙之间右侧的场地上,有各种说不上来的大型施工设备,有些好像吊机似的工具车,几十米高结实无比,上面的麻绳可能有朱小乐腰围粗细,连接臂展的齿轮都有巨汉那么高大。

各种设备旁堆放着切割好的巨型石块,整根的加工完成的树干,都是经过琢磨雕刻,即将装运使用的材料。角落有几排简易工棚,工棚里堆放着各种工匠的工具、成堆的设计图纸,小型的切割雕琢设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半成品材料都堆放在那里。

左侧的场地,都是木匠和石匠进行粗加工的地方,地面上铺满了开凿运到现场需要整型的巨石、巨树,这些巨石每块都有一人高矮,重量应该有上吨重,用滚木法运到现场,在这里由石匠加工平整,或者开凿成小块的石砖、石板。木匠们会在这里将树枝修去,树皮剥下,整根树干造成横截面四方形的承重柱,有的还需要做出卯榫切槽,有的需要留出精雕的区域,大堆的木材堆砌成几座小山。

内外城之间的地面,都被反复磨压得结结实实,完全不似泥土地,好像水泥地那么坚硬缜密。

因为大王要来巡视的原因,现在并没有工匠在施工,现场除了守陵军,只有几十名负责设计方案的大臣、工匠头目随行陪同。

朱小乐也不太听得懂他们用文言文,对于设计方案的描述,只是用自己做房地产项目报批图纸来大概对照现场。

进入第二道城墙之内,地面一路向下挖伸,四四方方的城墙每条边,都有修六七条可供三人行走的石质楼梯,楼梯以七字形转折向下,靠近土墙的半边楼梯用的是平坡设计,石面有各种深深浅浅的磨痕,应该是运送材料上下留下的痕迹。

向下挖伸的每一层,都有正方的巨石板和整根树干承重,树干中最细的有双人合抱粗细,让工匠做成长方形横梁,粗的作为每层的承重柱,大概有四人合抱粗细,全部使用榫卯工艺对接严密。

大陵共计设计了9层,楼层方方正正从上往下看,就是一座宝塔似的锲型建筑,越往下面积越大。

现在还在做最下层的施工,所以每层楼板中间并未封死,从上往下看,最中间留出的洞约有一百多平方面积,从上往下高度大概有十几层楼那么高。

大家顺着楼梯,辗转走到最下层,这层的外观已经基本到位,四面墙体上全部用青色石砖砌好,石砖上还雕刻了很多精美壁画,只是目前没有上色,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工序没有完成。墙壁的一半往上,有许多方形孔洞,里面黑乎乎看不清安了些什么,大概是防御的机关之类,孔洞之间的墙面镶嵌着许多拳头大小的夜明珠,这么深的地下即使是大白天采光也不好,照明都靠这些珠子出的温润光芒。

众人站在奠基的石板地上左右巡视,地面由棋盘状雕刻的巨石板铺就,每四块石板中镶嵌了一块雕刻着莲花的花砖装饰,每片石板之前还留有一掌宽半尺深的凹陷水槽,水槽被浇筑了铜水,将整个底层地面融为一体。

水槽直通墙壁,墙角下每个角落的水槽里,都留有等间距的四、五个圆形小孔,没有镶嵌夜明珠,想来是排水的,以免将来棺木被泡在这深坑中,历经风雨腐化而去?

下来之前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最下层墓室的三分之一处,另有三分之二都向后延伸开凿去,看墙壁的缝隙和前面的三分之一泥土不同,这部分延伸进去的墙后都是整片的石墙,应该是一直挖进了骊山山底去了,头顶上也不似楼梯处空气流通,呆在这里面感觉十分潮湿烦闷。

这里的地面上起了一座高台,由铜水浇筑成一个整体,高台之上又有一石台,大小七、八平方,应是将来安放棺椁的位置,石台四周挖出几十个小洞,每个洞里镶嵌拳头大小的夜明珠,石面上雕刻着九只飞龙、仙人乘鹤飞升、众人参拜大王等吉祥复杂的石雕。

地面用雕刻花纹分隔成几个部分,按照咸阳宫的格局,应该后期会按照正殿、寝宫(主墓室)、书房、众多耳室的格局,目前虽还没完全完工,但是已经颇具雏形。

底层的地上耸立起16根粗壮承重柱,已经全部用防腐的桐油刷得亮晶晶,柱子上都雕刻好了腾空而去的九龙浮雕,龙身鳞片细密光滑、五爪虚握、眼神凌厉,就差给它们涂上颜色点了眼珠就可以升天而去。

整个底层看起来肃穆庄重,想象着最后将陈设到这里的众多奇珍异宝,大王的理解中的“侍死如生”,真是诠释得透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