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不好当啊,还要看别人拉的屎。
姜笙脸都苦了,暗暗思量着,要不劝四哥改行算了。
温知允却是面色不变,跟着赵大柱去看了两眼恭桶,点了点头,“便带赤色脓血,是肠疾无差。”
肠疾,也称痢疾,一般体现为腹泻不止,严重者还能要命。
赵大柱也是知道一点的,听完脸都白了,差点给温知允跪下,“小郎中,救救我爹吧。”
温知允提笔写下药方,“白芍三钱,当归两钱,黄连一钱半,木香一钱……”
写着写着,他皱起眉头。
这几年世道艰难,医馆里的药也算不得齐全,比如木香就没有了,想要只能去县里买。
可赵家哪里像是去得起县里抓药的人家。
“小郎中,怎么不写了?”赵大柱不明所以。
温知允放下笔,摇了摇头,“这方子里的药,一天就得吃掉百文钱,想要治好病,最低也要连吃七天。”
七天,就是七百文。
对于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庄户人家,算得上大额储蓄了。
赵家人傻在当场,赵大柱痛哭失声,赵老伯则是认命地闭上眼。
“都怪你个老东西,非要吃那块肉,都说放坏了,还要吃,结果命都吃没了……”赵大娘失声痛哭。
“爹啊,爹啊。”
所有人痛哭出声,他们在救与不救之间抉择,在饥饿和良心中彷徨。
如果,能有个便宜的救治办法该多好。
温知允闭着眼睛思索,突然想起自己曾无意中翻到过一本古籍,里头记录了一种用偏方救治痢疾的办法。
他睁开眼,诚恳道,“我有个偏方,但没有亲自使用过,你们不想花钱就试试。”
“取蒜头切成细末,加白糖搅拌均匀,早晚饭前吞服,连用七到十天。”
蒜头不值钱,白糖虽然贵了点,但家里也有。
赵家人的哭声渐渐停下,开始找蒜头,找白糖。
温知允见状,背着药箱站起身。
赵大柱还算得体,跑过来送他,“小郎中,若是我爹有身子不适,我还去找你。”
不找也没办法,这方圆十里,根本就没有另一个郎中。
温知允颔,“我就在村口破庙里。”
赵大柱感激不尽,塞了五文钱在他手里。
庄户人家赤贫,能给出五文已是不错。
温知允抬手塞给了姜笙,一个都没留。
姜笙掂了掂五个铜板,又回了赵大柱三个,“大哥哥,我们出诊只要两文钱,抓药另算。”
这算得上极便宜的价格了,赵大柱感激不尽,离老远了还在挥手。
四个小孩慢吞吞地往破庙里走。
路上,郑如谦纳罕,“五文钱出诊也不算贵,为什么要还回去三文。”
姜笙得意洋洋,“笨蛋二哥,四哥才刚出诊,当然要足够便宜,他们才会放心。”
倘若他们学过经济学,就知道这是薄利多销,以量取胜。
郑如谦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路上,遇到了些相熟的村里人,免不了要打招呼。
姜笙就会蹦起来摆手,“我们是去给赵伯伯治病啦,赵伯伯生病啦。”
“我哥哥会治病,他可厉害了呢。”
“天气冷了,叔叔伯伯要注意保护身体呀。”
郑如谦眼尖,看见他们零零碎碎抱着一些菌子,应该是从山脚下刚回来。
这个天,菌菇产量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
只是村里的人多,每家每户采个十来颗,吃吧不够一顿,卖吧更不值得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