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心想:心字头上一把刀,朕忍。忍到朕大婚之时,太后总没有说辞,总该归政于君,让朕亲政了吧?当时候再来慢慢收拾他们不迟。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前几日,太后忽然对小皇帝说,他日渐年长,渐知人事,该是大婚之龄,摄政王忠勇王之外甥女方氏娴静贞淑,堪为中宫之选。另有太后之舅家之嫡长孙女袁氏,容姿绝艳,性格端庄,可为贵妃。
如此一来,小皇帝的枕边人亦为政敌之亲信,怎叫小皇帝不忧心如焚,恨不得奋力一搏?
可惜,朝堂之上,多数官员乃是附庸忠勇王之势,少数官员则是明哲保身,不关己事不开口,小皇帝身边并无可为其出计谋划奔走之人。
何况,要对抗强大到似乎不可战胜的忠勇王,也非是寻常人可以担任。
小皇帝一直以来都是隐忍不发,默默地留意观察,京官之中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那么,外放的官员呢?会有雄才伟略、且肝胆照人的忠臣吗?
于是,贾珠在小皇帝的考察对象中脱颖而出。据小皇帝看来,贾珠可信。第一,本朝在忠勇王把持之下,卖官鬻爵之现象十分严重,而那些靠银子买来的官儿多数都依附着卖官者忠勇王的势力。贾珠是前朝举子,是凭着自身的学识本事考取功名的,应该与忠勇王无涉。第二,据小皇帝调查,贾珠乃是荣国公之后,而其胞姐贾元春曾为先考之妃嫔,现在奉太后懿旨在感恩寺为先帝祈福。如此一来,贾珠必定对太后心怀怨愤,必不可能投向太后一党。第三,当然是贾珠本人才干优长,堪当此重任了。
还有,贾珠刚才奏对称旨,尽臻尽善,亦是叫小皇帝疑虑尽消,决意要与他携手来干这一件大事了。
君臣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开始磋商起来。
小皇帝的意思是让胤禛官居三品,才好遏制忠勇王。
胤禛急忙说:“万万不可。臣为皇帝办事,不在乎高官厚爵,不在乎声名荣辱,只盼为皇上分忧,为黎民奔走。恕臣直言,如今朝政俱为太后及忠勇王所把持,皇上在朝中竟无一人可扶持,如今忽然授我以显要之位,只恐会招致忠勇王疑心,反而打草惊蛇。”
小皇帝重重点头,说:“贾卿说得在理,是朕疏忽了。依贾卿之见,此事如何办理为好?”
胤禛的眉峰微聚,沉吟片刻说:“皇上觉得通政使司给事中如何?官职仅得五品,不至于惹人非议。但是,通政使司掌四方奏报,管普天之下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既耳听八方,又可上达朝堂,若是皇上再私下给予支持,实权委实不小,却不会树大招风,招惹忠勇王猜忌,臣才好慢慢地在底下动作。”
小皇帝舒心一叹,道:“好,一切全凭贾卿主张谋划。未得贾卿之前,朕是日日忧心,夜不成寐啊,现在,有贾卿在此,朕心里这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这话说得很暧昧,大吼一声,四四和小皇帝没jq啊没jq。其实,皇帝都是天生的政客,在危急时刻笼络宠臣,要人家为他卖命的时候说话都特别肉麻,不信大家去看看三国里面刘备是怎么对诸葛亮啊关羽赵云说话的就知道了o(╯□╰)o)
回去的路上,胤禛坐在轿内,心内默思:要说是机会也是个机会,只是凶险之至。刚才小皇帝也说了,他身边竟然无一可用之人,这才特意从外放官里相中了自己,说起来是圣上的荣宠,但是面对着权势滔天、肆意妄为的忠勇王,真真是祸福不知啊。
但是,胤禛还是决意要奋力一搏,因为男儿丈夫,生于当世,应立不世之功,为万民仰戴。若是此事得以成功,我胤禛便相当于是辅佐周王伐纣的姜太公,亦是美名流传千古,方不辜负平生之大志,岂不比庸庸碌碌虚度此生的好?
亦可叫那一位也看看,他四哥可不光是运气好,就是现在这般空手套白狼,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哼哼,到时候叫他倾心投靠于我!那时候我倒要问问他,后悔不后悔昨天乱挥拳头了?嘶,哎呀,先头和专心和小皇帝说话去了还不觉得,这会子还真是挺疼的……
————————————八八的分割线————————————
过了几天,贾珠蒙圣上亲召,入宫觐见,并被擢升为通政使司给事中,正五品的官职的事情就传遍了贾府,王夫人一下子就又抖了起来,回荣国府给贾母请安之时那叫一个趾高气扬。
胤禩面上虽然淡淡的,却是心里暗自吃惊:这次胤禛荣归故里,虽然他自谦只是微末小吏,不足挂齿,但是心思细腻的胤禩还是从中嗅出不寻常的味道。
要知道胤禛虽然只是个五品小官,却是小皇帝登基以来提拔的第一人,意义非同寻常,想来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想到这里,胤禩不禁跌足暗叹自己一直以来按部就班,正是失策。
转世以来,胤禩因为自视颇高,料想凭着自己的才华,蟾宫折桂应是如探囊取物一般不费力气。孰不料这皇朝真是烂透了,科举不过是形同虚设,试图以清流之身而晋身仕途简直是痴人说梦。
唉,想来也是他胤禩的命格终究要输老四一头,怎么老四就那般命运两济,一转世就有现成的功名在身?现在又蒙皇帝青眼,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
关键时候要稳住阵脚。
深思熟虑之后,胤禩又想到,其实老四现今依附小皇帝,也是暗伏重重危机。说起来胤禩虽然赋闲家中,却是十分关心国事,深知如今摄政的忠勇王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小皇帝只是苦哈哈地俯首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