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从一对老年夫妇切换到打扮时髦的女孩。
女孩偏头想了想,“夏天?这个?温度,只适合待在空调房里?看剧打游戏。”
“如果硬要说的话,我觉得空调、西?瓜和冰块,就是这个?季节最具像化的体现。”
“夏天?意味着什么……”行色匆匆的打工人抬手扶了扶眼镜,思忖道,“总之?不是上班。我要走了,我午休时间快要到了,要回去做老板的奴隶了。”
一阵细碎的笑声后,画面?里?迎来了最后一位出镜的女孩儿。
“夏天??”
女孩儿穿着一中的校服,将视线从桌面上的书本上移开,偏着头,思忖了两秒钟,接着道,
“中考,高考,毕业……我们所有关于新阶段开始的事件发?生,好像永远都?是在夏天?。”
“夏天?对我们而言,意味着高温的天?气,教室外密不透风的灼热气压,操场外沿树荫留下的一圈轨迹,小卖部?里?尚还?挂着水珠的冰镇饮料,将校服外套顶在头上遮阳飞奔的日子,还?有?……”
“离别?与未来。”
女孩儿声音很?轻,神色平静,整个?人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柔和而又朦胧。
轻柔的背景音渐起,窗外艳阳的光圈渐近,直到愈来愈大,填满整个?屏幕,又从中心缩小,蜕变成浓密树荫里?的一个?光点。
一个?完美而流畅的转场。
蒋唱晚曾经在睡前的晚上想象过无数次,当观众和评委看到她的作品时,会是什么样的?
会被这个?前切吸引吗?
会被这个?故事打动吗?
会不会有?那种?坐在下面?开小差玩手机,最后却抬起头来看完了这个?作品的人呢?
他们又是在哪一刻被吸引的呢?
和她大致预判的时间点一致吗?
在一切未发?生之?前,对未来边边角角的预设和想象都?极有?意思,让人心生憧憬、期待和忐忑。
然而真正到了这一刻,蒋唱晚才意识到,她根本没有?精力在意别?人在想什么。
她不在意程姗姗在旁边感叹“原来拍出?来的色彩这么漂亮”,不在意季程反复点开手机确认时间想看自己什么时候出?场,也不在意身后的学妹还?沉浸在上一个?作品的余韵中,低声讨论待会儿能不能去要一个?张心怡学姐的微信。
她只是坐在那里?,脊背因为方才的紧张而轻微挺直,手半握成拳,搭在前面?的课桌上,眼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屏幕。
……这是她的故事。
耗时大半个?暑假,从日出?到日落,从清晨到深夜,无数次背着器材踩点,盯着取景器反复重来一遍又一遍,在凌晨摸索剪辑软件,剪出?无数个?废弃版本后,留下来的,最后的,完全属于她的故事。
每一帧画面?,每一次转场,每一段配乐,每一次光影的闪动,全都?出?自她手。
此?时此?刻,她只在意这个?。
画面?在屏幕上闪烁,变幻的光影落在她脸上,映出?鬓边碎发?与睫毛颤动的弧度,映出?眼底细碎的闪光,还?有?认真的神情。
……
故事从五月开始,用远景和近景结合的方式拍摄出?了高三生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
气温逐渐升高,窗外的梧桐树愈发?茂密,在风中簌簌作响,和教室天?花板上吱呀晃动的风扇声混在一起,又被空调的微微嗡鸣声盖住。
教室的灯开得愈来愈早,关得愈来愈晚,早在早自习铃声响起之?前,晨光熹微时,就传来连续不断的背书声,走廊上深夜人影的剪影愈来愈拥挤。
大家在下课铃声响起的好几分钟后才嘈杂声渐起,几句玩笑话后,又埋首投入新一轮的沉静中。空气里?只能听见笔尖摩挲纸面?带来的窸窣声响,还?有?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黑板上的倒计时被擦掉又重写,新一天?的数字会覆盖掉前一天?的数字,边缘上没擦干净的笔迹像是时间流逝的证据。
倒计时从3开头到2开头,又从两位数到个?位数,最后停在“1”。
自此?之?后,犹如梦中。
考场上密不透风的沉闷气压将人完全包裹,座位之?间规整而又空前遥远,前后左右全是陌生的面?孔。
耳边只有?飞速书写的声音,眼前只有?整行整行的铅印文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逐渐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不认识而又难以理解的模样。
再一眨眼,这场考试就结束了。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好像那些手肘碰着手肘,把脸藏在书本后出?神的日子都?从未存在过。
十几岁的少年人对未来充满期望,或欢呼或蹦跳着冲出?学校大门?,飞扬的书页从楼上倾泻而下,像漫天?的雪花。
一切都?像慢镜,一切都?像复古dv里?遗留下的视频一帧,模糊,缓慢,充满光影和颗粒感,却依旧难以抵挡扑面?而来的朝气和生机。
少女背着书包,走在人群最后。
裙摆在风中荡起,影子被渐斜的骄阳拉长。
忽地,在脚步即将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她像感受到了什么似的,攥住书包带子,驻足,站定。
少女的目光从前面?熙攘的人群背影中停住,而后缓慢移开,偏头,向背后望去。
教学楼安静地伫立在盛夏的骄阳下,绿荫爬满走廊,明亮的窗户玻璃反射出?十万个?太阳。
教学楼好像是永远不会变的。
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一,只是伫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