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萧规曹随,至少绝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如果新王朝的统治者跟宋室开国皇帝一样,有着仁心和底线,就让宋室遗民去往边疆,继续为诸夏开疆拓土,传播文明。
当然,这些也不一定是士大夫们所想要的或者所预期的,跟太子多谈论这些也没有用。
其一,任何朝代,太宗朝都容易出事。要宋室不想二世而亡,那太子稳重一点,不折腾,无疑是一件好事。
况且人心在宋,则后代子孙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在中人之资以上,选贤任能,完成中兴?
说到治国,孙策感慨道:“朕虽然马上打天下,但更愿谥号为文啊。”
太子如今的这个性格,有利有弊,孙策觉得是利大于弊。
“没有百姓民不聊生,这些公侯就算造反,亦可轻易平定。当民心在宋,你就算一次夺爵两百名列侯,他们亦只能引颈就戮。”
而且太子这个性格,对国家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孙策欣慰的点头,说道:“我儿有璞玉之资,终能成一代贤君。没错,百姓安居乐业,有安稳收入,才是国泰民安的根本。只要百姓不乱,天下间,列侯、世家、豪强、士族都不足为患。”
太子虽然比较淳朴,但并不愚昧,他立即接着回应道:“父亲是教导儿臣,要用大型器械生产出更多的财富,才不会使民间百姓穷困。”
哪个国度还能没有问题,没有犯罪,没有不公?
当宋室已经不能给百姓创造福祉,使得天下穷困,那就退位让贤吧。
公元第二十个纪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又怎么能指望公元第二个纪年找到方法?
慈惠爱民曰文;
博闻多见曰文;
能定典礼曰文;
经邦定誉曰文;
修德来远曰文;
化成天下曰文;
声教四讫曰文;
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
这六十八个字,可谓是对皇帝一生最高的评价了。
所以李世民戎马一生,最后心心念念的想要一个文皇帝称号。
孙策素来与李世民相较,这方面自然也是不愿落于其后。
他可不想跟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赵武帝石虎之流混在一起。
不过孙策不想武功方面的事情,可不代表他朝廷里的这些大臣们不想。
朝廷改元以来,休养生息近十年,已经很久没有对外动过战争了。
上一次大战,还要追溯到凉州之战,周瑜带着十万大军一举拓土四千余里,羌胡故地自西海而东,十余郡皆为宋室所有。
周瑜带着精兵行军一年两个月,征程八千里,一举覆灭了在凉州兴兵三十多年的韩遂。
再之后,就只是小规模用兵了。
陇西都督府的都督徐晃只带了八千余精兵,深入羌地两千余里,一举覆灭马余部,斩马并其妻女两百余人。
6逊率军五千以及征调西域各国三万联军,击败了康居,斩其王,悬北阙。
这两场战事虽然打得十分精彩,可对中原上朝而言,甚至不足以纪录。
在朝廷眼中,这是绝对意义上的两场边境战争。
打赢了是理所应当;打输了,那是主将无能,等着被弹劾问罪吧。
甚至他们连粮草都没有向朝廷请求。只用的是本地边疆的存粮。
而凉州由于三十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导致的当地良田极多,百姓极其富庶。
所以当地士卒盛赞:“土沃物繁而人富乐,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
后来朝廷又迁内地汉人往凉州屯边,屯粮收获,单支付军饷,可用几十年。牛羊遍野,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