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无防盗 > 第2章 面试(第2页)

第2章 面试(第2页)

张溪被刘备拉着,顺势的就往招贤馆里走。。。。。。这时候要是再反应不过来,那就真的不用进去一叙了,这场面试在门口就结束了。

反应过来的张溪,赶紧顺势放松自己的身体,由着刘备的引领往招贤馆内走去,同时脸上笑着回应道,“如此,便有劳刘使君了!”

刘备依然没说什么,带着张溪进入招贤馆前厅,分宾主落座。

坐好之后,张溪不等刘备开口,先主动说话。

“向闻刘使君仁义布于天下,求贤若渴,今日一见,果然不虚。。。。。幸甚,幸甚!”……

“向闻刘使君仁义布于天下,求贤若渴,今日一见,果然不虚。。。。。幸甚,幸甚!”

得找补一下,恭维一下这位Boss,拍拍马屁好提高好感度。。。。。不然刚刚在门口愣住那傻样,人家要是觉得你反应太慢或者没有眼力见可怎么办。

面试第一印象很重要的。

可这事儿吧,张溪觉得也真的不能怪自己。

你见过谁家公司面试,人事经理不先出面,直接见老板的?!

本来张溪以为,来招贤馆面试,最多是见到刘备手下的某位文臣,如果能见到简雍糜竺等人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谁能想到刘备堂堂一个豫州牧,左将军,没事儿蹲在一个招贤馆里的?!

刘备面对张溪的恭维,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不敢,不敢。。。。。先生既是颍川人士,不知却为何来到荆州?!”

嘛,这个刘备。。。。。。好像不太吃这一套哈。

也是,能在乱世里混出头的英雄们,哪个是吃溜须拍马这一套的,就连袁术都不会吃这套。

既然刘备不吃这套,那张溪也不能继续恭维下去,不然就成了马屁之徒了。

稍微调整一下心态,张溪按照记忆中文士对答的惯例,正色回答道,“溪自颍川来,欲往襄阳庞德公处游学,途径此地,听闻刘使君招贤纳士,求贤若渴,特来自荐!”

分家这事儿,不太好拿到台面上来说,所以张溪就找了一个游学的说法。

在汉朝,游学这事儿是很正常的情况,刘备早年也游学过,并且因此拜在了大儒卢植名下学习。

而游学也是有规矩的。

只有在一个老师那边学完了所有的知识,得到老师的许可,才有资格游学,换句话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不够资格去游学的。

而造成游学之风盛行的原因也在于,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要入仕就得有官员举荐,游学各地,也是结交各地读书人,进而结交各地官员的一种手段。

张溪这么说,就是告诉刘备,虽然我是在游学过程中,但如果你要举荐我的话,我也是可以答应出仕的。

这算是这个时代面试工作的流程性用语了。

刘备自然也听懂了,微微一笑,正衣冠,肃颜色,然后才问道,“哦,既如此,不知先生所善何事,何以教我?!”

这是标准的君臣问对程序了。

这时候就不能再抱着轻松的心态,张溪必须在这个时候向刘备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来。

何以教你,要不要先来个《隆中对》,抢一下诸葛亮的饭碗?!

别说,这事儿张溪昨天在客栈模拟问答的时候还真的想过,只是后来自己给自己推翻了。

《隆中对》的大概意思张溪是明白,也能说的出来。。。。。。但,会背《隆中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隆中对》是一个大纲,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

但张溪可不认为刘备去见诸葛亮,就是听诸葛亮读一遍《隆中对》,两个人肯定是商量了很久关于如何实现《隆中对》的方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初步获得了刘备的认可。

张溪知道自己的能耐,仗着所谓先知先觉或者多出来的一些知识给自己弄得舒服一点这倒是能做到,让他去规划军事战略,那他还不如一个马谡。

马谡好歹读过多年兵书,而张溪嘛,两辈子加起来就只会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查。”

是的,《孙子兵法》这么牛的著作,张溪只记得这一句。

如果刘备真的跟张溪讨论《隆中对》的线路问题,那说不了几句张溪就得露馅,反而会给刘备留下“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坏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