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忠君爱国的话,司马懿就应该出现在蓟县,而不是呆在界桥前线不动弹。
不过嘛,诸葛亮还是做足了姿态,不仅答应了司马懿的所有要求,同时还派人把两人的书信内容传播了出去,帮助司马懿建立大魏忠臣人设你要名声,那我就给你足够的名声。
名声这东西,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好处不用说,司马懿如此造势,就是为了给以后司马氏在大汉的朝堂上立足争取到足够的条件。
但坏处嘛,就是现在诸葛亮在做的事情。把司马懿架的高高的,让司马懿骑虎难下,必须一辈子保持这个大魏纯臣的人设。
而当司马懿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得不保持自己大魏纯臣人设的时候,就等于是司马懿断绝了入仕季汉朝堂的机会。否则还能算什么大魏纯臣?!
虽然诸葛亮不知道偶像塌房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这么利用起来。如今司马懿就算不想当这个大魏纯臣都不行。
两个老狐狸加起来有一千六百个心眼子,但是吧,司马懿终究还是没能斗得过大汉丞相诸葛亮。
一方面,如今是司马懿势穷,而诸葛亮强势,司马懿再斗心眼子,他也底气不足。
另一方面,司马懿能忍,他可以接受一时的挫败,伺机再东山再起,甚至于,司马懿都可以接受自己无法入仕季汉,但只要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这样的机会,以司马氏的底蕴和河东世家的支持,司马懿相信,未来的大汉朝堂,必然有他司马家的一席之地。
所以。司马懿最终还是下令全军解除军械装备,并且带着次子司马昭一起,亲自前往蓟县,向诸葛亮请降。
而随着司马懿的投降,曹魏最大的一股残余势力被平定,幽州,冀州也彻底的平定了下来。
随后,诸葛亮行便宜之权,调并州刺史魏延为幽州刺史,镇守边疆,防备高句丽。
而魏延留下的并州刺史,诸葛亮则任命王昶接任。
王昶虽然资历稍有不足,但他的能力是真的被诸葛亮所看好,同时,王昶有太原王氏的支持,用来稳定并州,防范南匈奴都非常合适。
而冀州刺史,诸葛亮在来回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让邓艾来担任。
其实吧,在诸葛亮看来,不管是邓艾还是姜维,都不是担任一州刺史的好人选,尤其是冀州这个河北世家大族的聚集地,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两人都不太会处理和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人呢,都是属于那种武略有余,镇守一方是不成问题,但文治不足的存在。
有一说一,这两人在文治上的表现,连魏延都不如。
冀州不同于幽州,幽州世家大族虽然也有,但毕竟比冀州要少上很多,以魏延的能力,只要掌握了军权,镇住那帮幽州世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冀州世家大族林立,诸葛亮镇守了三年才勉强厘清了关系,如果任命了河北世家的人出任冀州刺史,那么冀州的局势恐怕又会出现变故,朝廷无法直接掌控。
因此,诸葛亮实在无奈,他手上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用,只能是在姜维和邓艾之间二选一,而姜维在资历和军中威望上都不如邓艾,诸葛亮只能先让邓艾担任冀州刺史,稳定一时。
剩下的事情,只能是等诸葛亮回到长安后,再做打算了。
就这样,基本安排妥当冀州事宜后,诸葛亮在延熙十六年的五月,正式班师回朝,返回长安。
而跟随诸葛亮一起返回长安的,不仅有曹魏投降的文武官员,曹宇,曹爽等人,还有我们的大魏纯臣,司马懿。
很显然,诸葛亮是不打算让司马懿回到温县去继续韬光养晦了。
既然选择了当大魏纯臣,那诸葛亮必然会让他继续当下去的有什么比守卫在旧主身边,更加能体现作为纯臣的价值呢?!
而且吧,就司马懿这个老狐狸,诸葛亮总觉得,不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怎么都不敢放心。
(本章完)